※ 引述《ParkChanWook (卡芙卡的狗)》之銘言:
: 華人這詞不是近代才有嗎
: 這時候中原的漢人早就被女真和蒙古肛過了吧
: 中國歷史上不是被外族滅好幾次了嗎
: 我記得唐朝還漢朝的皇帝好像也被傳過是外族
: 鮮卑還哪裡
民族是近代才有
以前的華夏與蠻夷 不是民族
只是一種 文化上的認同
孔子認為如果蠻夷接受華夏文化薰陶
那他就從 蠻夷 變成 中原人
民族國家跟過去的封建帝國差別就在
帝國根本就 不管你的文化
就是說 一個帝國可以是多種族國家
對皇帝來說 你什麼種族根本不重要 記得繳稅就好
一個帝國內有很多個種族雜交 這也沒什麼
使不使用相同語言 其實也不重要
對一個古代農民來說 語言只是買賣的時候比較好溝通的
實際上語言完全就不重要
只要知識份子 官員 看得懂就可以了
政令宣導交給官員本地化宣導就行
也就是說 就算中國古代用的是拉丁文傳達政令
其實完全沒什麼差 因為老百姓 根本看不懂字
這些語言只是官場溝通用的而已
就像中亞有兩個講相同語言的民族
但一個是農耕文化 一個是游牧文化
農耕文化那個根本就不覺得他們跟游牧文化的那個有什麼相同的
唯一的好處就是 買賣的時候更好溝通 比較方便
除此之外 他們根本互相不認同彼此是相同的
而且以前帝國時期 根本很少有什麼種族屠殺
因為種族屠殺實際上是建立在民族主義之上的
對國王來說 你們講啥語言干我屁事
只要你乖乖繳稅就好了 根本沒什麼民族衝突
沒事不會特別去找你麻煩
那個時候的人 根本不覺得自己是個人
他們都覺得 自己是僕人 上面有一個主人
他們也沒有任何的國家觀念
他們只知道為了主人種田 就這樣
放到中國的話就是小農自己種田
有多餘的可以拿去市場賣 就這樣而已
在國家邊境的漢人 跟 蠻夷做生意
實際上漢人根本也不是很在乎 你是不是蠻夷
你只要以物易物 跟我換東西就好了
語言不通 文化不同 其實也沒什麼差
語言就只是 買賣的時候方便而已
那個時候歐洲最大的其實是宗教衝突
而亞洲最大的是那種 宗族 不同鄉 官民的衝突
都不是什麼民族衝突
因為根本就沒有民族這個概念
16世紀某個城堡內的士兵們 被敵方圍攻
大部分人都有寫信 信的內容基本上都是 上帝
為了上帝而戰 為了上帝而死 都是宗教的 不是民族的
只是那個“國家” 自稱自己是為了上帝 是正義之戰
所以人們也就覺得自己是為了上帝
民族國家的特徵其實非常特別
就是人民主權
你是民族的一份子 你就有公民權利
民族自決 人民獲得了權利 對國家產生了認同
以前就是自己種自己的田而已
現在不一樣了 有了民族主義 就開始會大談民族 政治 國家了
為了祖國怎樣怎樣 這是一個積極的想法
以前帝國時代的人 都是消極的種田 其他根本不care
現在是自我認同 認為自己是祖國的一份子
祖國賦予了人民許多權利 給人民許多主權
人民現在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
這就是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拉了許多以前沒什麼人在乎的東西進來
例如 語言 共同歷史 文化 等等
以前這些東西 基本上都不是很重要
以前最重要的是宗教 在中國可能就是文化
現在把一堆語言 歷史 文化全都拉進來
開始在搞一些民族認同 大家都是血濃於水的同胞
一個民族 一個國家 就從差不多19世紀中葉左右開始的
有了民族主義之後就開始瘋狂了
我們是同個民族 同胞 並且我們有政治權利
那我們肯定是要為了我們的民族一起努力 一起稱霸
我們不消滅其他民族 其他民族就會威脅我們
人類的生存意義已經從上帝 變成民族 這個想像共同體
這個時候的人就跟帝國時代差非常多了
帝國時代 人民對自己的想法就是 我是僕人
僕人自然就是消極的 頭上有個主人發號施令
但是民族時代 人民對自己的想法是 我是主人
主人就會是積極的 我自己就是發號施令的人
我能夠改變世界 我能夠創造未來
那就會開始 支持侵略 支持沙文主義 軍備擴張
這是肯定的 因為拳頭大才能保全民族 擴大疆土
沙文主義變成最大的訴求
而民族國家選出的領袖 又或者是民族主義君主制
他們肯定也是樂見其成
哇糙以前打仗根本都招不到兵
現在要打 兵自己跑來說老子要上戰場
這根本太美妙了
以前都是打仗找不到人 要去鄉下拉壯丁
一堆不想打的都被拉到戰場上
現在不一樣了 貼一個徵兵公告
徵兵處直接爆滿 大家都想要參軍為民族奮鬥
人類從消極的 變成積極的
從僕人變成主人
從配角變成主角
這就是民族主義
對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