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z 是不是美食家?

作者: EPika (精靈皮卡丘)   2024-01-25 11:31:03
Toyz 是不是美食家?
在一個神秘的平行世界裡,有人認為他是。媽的多重宇宙!在我的時空裡,這是一個必須罵
髒話的結論。美食評論不是張嘴就噴,網紅為了流量什麼事都能幹,毒舌未必犀利,可能真
是舌頭壞了,毒舌未必真誠,更可能是天真無知。
先前我們討論過什麼叫做「壞品味」,與大家複習結論:壞品味指的是欠缺區別好壞的經過
與原因,無視或不在乎標準,卻擁有強烈的個人喜好,因此是一種「故意無知」。先把惡意
碰瓷的情況丟一旁,所謂的「故意無知」,就是不讀書、沒見識,還覺得自己好棒棒。
美食評論固然逃脫不了主觀感受,那事關一個人的口味偏好,口味偏好又與成長經歷、生活
背景息息相關;然而,客觀標準一直都在。沒喝過威士忌的人,灌一杯泥煤威士忌後大喊好
辣好苦好臭,這會是值得參考的評論嗎?
專業的食評家下判斷,必須經過嚴謹的流程。
《紐約時報》自1960年代起一直設有一位專職的餐廳評論人,建立起美國美食評論的標竿。
以Craig Claiborne為首,這套一甲子的制度是這樣的:
1. 餐廳評論人必須匿名用餐。
2. 餐廳評論人必須造訪餐廳複數次才能下筆評論(目前是至少三次)。
3. 餐廳評論人可以帶人吃飯,通常是為了把單點菜單試完(例如四、五個親友點三、十道
不重複的餐點)。
4. 四人以內的用餐費用全由報社埋單。
除了流程嚴謹,下判斷也須融合實證與理論,不僅掌握食材與烹調方法,理解餐廳概念與主
廚思想,有時更應指向更大的社會脈動與文化脈絡。這不比寫影評、藝評、書評、政治評論
來得輕鬆。
給負評因此是一門藝術。
不是敢罵就超派,權威不是這樣來的耶!一個喜歡出口成髒的人,要嘛他無足輕重,言論沒
有影響力,要嘛他自以為是,想挖坑給自己跳。
《紐約時報》現任餐廳評論人Pete Wells解釋過他做餐廳評論的方法。
他說,身為一個專業的評論工作者,遇見好餐廳時就像挖到寶一樣狂喜,然而遇見平庸才是
日常,他一週外出用餐五次卻只會寫一篇食評。於是,針對不好的餐廳,他採行一種「捉與
放」的策略,並且幾乎把壞餐廳都放走,會被他捉回來的必定是有值得這麼做的理由:「負
評可能會傷害規模相對小的餐廳事業,如果我要寫負評,只有當我認為我的讀者可能會因為
對方已經建立的名氣而花冤枉錢時。這樣的餐廳可能隸屬於某位名廚或某個口袋深的餐飲集
團,或其本身的歷史與文化重要性已經超越了他所處的社區。」
他曾經嚴厲批評紐約的米其林三星聖堂「Per Se」,以及地標牛排館「Peter Luger」,就
是出於這樣的思考。
美國第一位因為美食評論而獲得普立茲獎的知名作家Jonathan Gold,也曾經解釋他做食評
的原則:在他的評論生涯早期,他很享受這種力量,「像是獵人擊殺一隻水牛」,然而他卻
逐漸感到困擾。「如果我寫一篇《復仇者聯盟》電影的負評,漫威仍會繼續存在;但如果我
寫一篇餐廳負評,我很可能只是因為自己的美學見解讓四十個人失業。」於是他傾向不寫那
些他不喜歡的餐廳,而當他非常喜歡一間餐廳,他會確保讀者知道。
在美食評論的多重宇宙裡,請選擇有慈悲心的那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