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J-POP 文藝復興這點
似乎有些人對這四個字有些敏感,因為J-POP並沒有消失也還是有一定的受眾在聽。
但今天看到一串,原po跟留言者都表示在學校聽J-POP沒人權會被說「很油」(第一次知道
這種說法),播歌也常被K-POP打斷,突然覺得這真是世代差異。
對我們這種最早被稱為哈日族的老人(年輕人還懂這個字嗎),當年日本音樂影視娛樂漫畫
無一不滲透在台灣的日常。
對!就像K-POP目前在台灣的現狀一樣。
走進唱片行有一大區全都是日本CD,95跟佳佳在熱門歌手發片日,歌迷要拿著現金去排隊領
貨,一張800~1000元,要考慮到將近30年前的物價。那時聽K-POP的人也有,但立場比較像
今日的J-POP。
雖然這樣會散發出老人臭,但對我這輩的人來說見識過高峰自然會覺得現在日音在台灣的熱
度是有差的。有好陣子脆上面日音文章也是飄不出去,一直到某天有人拖日系偶像下水開啟
了第一波的熱潮。
但現實是一些比較不是檯面主流的來台,票也是常常處於賣不完的地步,如Perfume在北流
也賣了好一陣子,故對鬍子男可以秒殺還是覺得有些意外。
到底這中間何時出現了交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