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版本哲學鄙視鏈:
T0: 拉岡、德希達、德勒茲、李歐塔,可以讀來鄙視哲學人,但外行人可能不認識。「大他
者」、「根莖」、「延異」等黑話能輕易製造認知落差,且誠品中較少普及書,有利於鞏固
認知落差,故成為版本頂端。不過使用之前請確認法哲怪人是否在場,他們通常極為兇殘,
如果你對這些哲學家不夠熟悉,他們可能會為了你的誤解而嘴到你無處容身。關於如何辨認
法哲怪人,下次再教大家。
T1: 海德格、韋伯、傅柯、阿多諾、哈伯瑪斯,對於哲學人跟社科人而言不陌生,對於圈外
人則介於普及與陌生之間,處於曖昧的中間地帶,讓他們成為版本實用的選擇。即使許多文
學、社科院同學都讀過《性史》,海德格也經常在普及書中出現,提及這些人的名字與術語
仍不至於會被鄙視。與 T0 角色不同,提及這些名字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建立高位,而是為
了快速建立小圈子的高度認同感。
T2: 笛卡爾、康德、黑格爾、沙特,著作在哲學領域上重要或者困難,但因為對於圈外人太
過氾濫,較難用於建立優越感。沙特的氾濫是因為他的小說以及戲劇,前三者則是因為他們
的名言。因此如果執意使用這些人物,踩一捧一是個不錯的策略,例如糾正大眾對「我思故
我在」的主流誤解,或者刻意凸顯自己的認知高位(例如「沙特後期的馬克思主義轉向對於
理解法國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其實比較重要」之類)。另外,在截圖處附上德文或法文的
文獻也是不錯的策略。
T3: 卡繆、尼采、波娃、蘇格拉底、老莊,太過氾濫,任何人都能對此說上一句,即使是對
於主流大眾見解的批評諷刺(如對《超譯尼采》),也已經司空見慣,了無新意。
T4: 佛洛伊德、阿德勒、榮格。T3 即使氾濫,圈內也不乏閱讀與研究;T4 在哲學圈內則更
加冷門。更甚者,後二者因為阿德勒與榮格的普及書已經大眾化,前者則因為大眾對其貼上
的泛性論標籤以及大眾所信仰的科學主義,而徹底黑掉。
T5: 原子習慣、底層邏輯,先不管內容如何,光是書名就能被鄙視的 pick,榮登版本最低
。
https://www.threads.net/@pinye_chen_0208/post/DFcmnb-zG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