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Igen 論文生成程序,是福還是禍?

作者: EnagoTW (Enago)   2014-05-12 12:59:24
http://ppt.cc/khlw
部落格好讀版
在2005年,幾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秉持著「因為我可以」的原則外加惡搞學術會議的衝動,創建了一個學術論文的自動生成程序(SCIgen),只要輸入作者名並按下確認生成,不到十秒的時間誰都可以成為一篇專業詞彙繁複、英語句式正確、格式符合規範、附帶圖表及引用文獻的學術論文作者,雖說論文內容都是由資料庫中無序生成的,細看之下完全是胡言亂語,但不僅僅是門外漢,連資訊工程和電腦科學業內人士在驚鴻一瞥之間,都有信以為真的可能。
如同所有出色的惡作劇,這背後有著極具思考價值的觀點。
2005年至今,你或許認為如此老舊的電腦程序早該被淘汰,但事實證明它不僅沒被遺忘,還活躍於學術期刊的紙頁上。2014年二月份一篇報告揭露了數份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出版了百篇自動生成的學術論文,引起了學術界的軒然大波,其中頗具權威的期刊發表聲明以「刪除論文」代替一般「撤回論文」作為對已出版自動生成論文的處理方式,並使用相嘛釭滌輕砘{序尋找漏網之魚。
然而,這些已經被出版的自動生成文章,究竟如何被審查出版的?投稿人初衷究竟是延續惡搞、還是監督審稿、抑或是更加喪失學術道德的目標?在生成論文中,多數作者被證實是虛構人物,但也有個別案例中的第二作者是知名學者並聲稱不知情;然而,文章的引用率或是作者的H-index是否被有心的影響?又或者該由誰來做出相應的調查?
所有的玩笑,都有樂極生悲的可能。即便是擁有再良好意圖的發明,也都有被誤用的機會。
對於這些被揭發的期刊而言,在此時應變措施比鍥而不捨的去追根究柢責任歸屬來的有意義,因為即便是嚴謹的科學研究,都是在錯誤和驗證中尋找進步,但這樣一個玩笑性質的程序的確利用了科學論文出版時體制上的疏失,至於是福還是禍,只能從接下來是否能夠有所突破性的改進來評判了,不然即便是再一個年代,這到時已是雙十年華的老舊程序,還依舊是一個學術界經典不衰的笑話。
參考資料:
Springer期刊聲明:
http://www.springer.com/about+springer/media/statements?SGWID=0-1760813-6-1456249-0
出版商撤回120多篇胡扯論文:
http://www.nature.com/news/publishers-withdraw-more-than-120-gibberish-papers-1.1476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