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現在頭抱著燒,一邊想怎麼應付meeting一邊回個文當作休息
分享一下我看paper累積出來的一些方法
我是念電機的,所以如果領域差別太大我的方法可能就沒這麼好用
一.工具
阿都逼得PDF閱讀程式我不太愛使用,我習慣用PDF-XChange Viewer
搭配Lingoes反白翻譯非常好用 http://i.imgur.com/cXoSJ1Z.png
這個PDF程式內建很多註解、底線功能,還能直接選取截圖,做PPT的時候很方便
此外,如果對於一大段文字真的都看不懂,也不要排斥使用google翻譯
順帶一提我閱讀英文文獻的習慣是不印出來,不在單字旁邊寫上註釋
每次看到不會就用Lingoes反白看一下意思,重複多次之後就會記起來了
時間久了,常用的單字就那些,看久了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如果把中文直接列在旁邊反而會依賴註釋,個人覺得幫助不大
二.閱讀方式
一篇paper我習慣先把圖表全都大致看一次,然後把圖表下的註解也看過一次
因為你現在也沒得選paper看,就先不說怎麼挑選paper了
圖表通常就是一份paper的精華與核心所在,看完對於內容就能先有個底了
一份paper的構造基本上可以分為
0. Abstract - 精華重點!
一篇好的paper,通常摘要會寫得很精彩,會把這篇的賣點和哪邊的改進都直接
寫出來,因為這個部分對paper來說就是他的招牌! 通常看完這邊跟看完圖片就
能大概理解這篇paper在說什麼了
1. Introduction - 通常是廢話
不過對於初心者來說可能還是要看一下,這個部分通常是對於研究領域的background
做大致的介紹,介紹以前的研究發展,然後才會開始切入本篇研究項目
2. Experimental - 詳細解釋實驗流程
蠻重要的,製程方法和參數通常就在這裡,也容易出現一堆儀器、製程名詞,如果看
不懂的話可以再去google找進一步的資訊,真的看不懂可以先往後看,後面看完回頭
可能會更好理解
3. Results - 討論,重點區
上一個章節講的東西通常只是「現象的描述」,到了這邊就會進一步的加入「學理的
探討」。綜合量測結果,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研究者提出的解釋理論是什麼?通常
就在這邊,也可能會是閱讀上花最多時間的地方
4. Conclusion - 結論,比較重要的廢話區
這邊通常只是把上面 2 和 3 兩區的東西做一個統整,用比較簡短的文字講一下
由上述的結構,我閱讀paper的流程基本上是
看摘要 >> 看圖表(通常位於 2 和 3 ) >> 跳過 1 >> 看 2 的製程方法與參數
>> 看 3 的理論部分 >> 看 4 的統整結語
有出現任何不懂的名詞,切記google大神和wiki是你的好幫手
查英文 >> 找到對應的中文名詞(通常是簡體) >> 找中文名詞看介紹
或是直接看英文資料也OK,不過怕你看不完
三.閱讀重點
那麼,到底看paper要報什麼?
我會用以下幾個方向來閱讀
1.賣點(特殊的地方)在哪裡?
降低成本?簡化製程?改善了哪些地方?
2.做了什麼量測,得到那些結論?
為什麼要去量這些data? 從這些data可以得到什麼現象? 怎麼解釋?
3.我們能不能做出類似的製程? (這個部分你目前應該還無法提出)
有那些地方是能夠學習的?還有哪邊可以改進?
4.有哪邊你覺得有疑問,列出來整理好,以便提問
記得,meeting的時候不是單方面的報告,你也可以提出看不懂的地方或是有疑問的
地方,當然前提是要你自己做過一些文獻搜尋還是無法解惑再提出來,不然太多爛
問題可能會被念
以上大概就是我累積出來的一點paper閱讀心得,文獻這種東西越看速度就會越快,
不論是背景知識的累積、或是英文能力都會漸漸改善閱讀速度,以我自己的狀況一開始
一份paper可能要花兩個禮拜才有辦法看完,現在大概三天能看完熟悉領域內6頁左右的
paper,對碩班來說paper的閱讀是很重要的一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