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ung1simon (野生動物)》之銘言:
: ※ 引述《AnanP (Pig)》之銘言:
: : 我是文組的,應該是要找非常非常多的文獻
: : (之前有找一些,不過題目有被改過所以還要再找)
: : 最近才開始看學長姐的論文學怎麼寫論文
: : 但是寫作過程實在不知道怎麼搭配
: : 雖然二年級有比較會找文獻來加入
: : 但是我的指導教授人很好,很開放
: : 上過他的課,也沒跟我說過 這樣套理論到底對不對
: : 我的疑問是
: : 大家都是先把文獻找完讀完,再標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寫論文嗎?
: : 還是先寫完自己的部份再找理論下去套??
: : 再來是
: : 因為我很不會找書目或文獻,用KEY WORD去找是知道
: : 當我看學姐的論文時發現,他的理論有特定要用哪一個
: : 不過他有時會講到別人的文獻是講這種現象
: : 我回頭看他Works cited文獻參考時,卻發現這如果要以關鍵字找這本書或篇名
: : 因為是非常普遍的字,應該會有上千上萬筆吧((因為我之前找就是這樣
: : 我就覺得他也太利害,怎麼找
: : 主要是這兩個問題,也有問學姐
: : 不過似乎太忙不好意思一直打擾他
: : 謝謝各位
: 針對這篇,我來分享我的經驗拋磚引玉一下
: 我認為學術訓練的成果不只是希望能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
: 基本上所有科學訓練都希望能培養出獨立思考的人才,
: 那麼不同學科的差別在哪裡呢?
: 我想 差別應該在於各個學科歷經多年及眾多前輩學者一步步建立出的"思維方式"
: 具體一點的說法 便是各學科建立起來的"專業術語"
: 比方說經濟學學上 會提完全競爭;政治學上 可能提自由主義等等
: 這些術語不僅是同一學科成員內溝通交流的語言 也代表學科內部思考現象的方式
: 不過 用"術語"來舉例是方便理解 思維方式也可能牽涉學科內的不同"典範"等等
: 回到原本的話題:論文的撰寫
: 在你經過大學部 甚至是研究所的修課過程
: 你所看的文章 老師授課所提之論點的鋪陳方式
: 都在企圖將你納入該學科的學術社群中
: "也就是該學科的思考方式"
: 功力比較深的人 可以深入的用學科獨有的思維方式批判或解釋現象
: 功力弱一點的話 就是把專有名詞掛在嘴邊 東拼西湊 煞有其事的高談闊論
: 不過我並不是說 一直把專有名詞掛在嘴邊的人就很弱
: 畢竟沒有人一開始就很強 常常高談闊論的人 就是一種練習思維的方式
: 也沒有必要看輕他們
: 扯遠了
: 我之所以要談學科獨有的思維方式
: 目的是 當你擁有這種能力後 對於你有興趣的題材
: 自然就會按該思惟方式產生自己的見解
: 接著就能比對你的"見解"與既有理論或觀點是否一致
: 不一致的話 恭喜你 以此為題 解釋差異 說明優劣 就是一個好題材
: 一致的話 別氣餒 社會科學的好處就是 即便1+1=2 但為何等於2就可以容許不同看法
: 以上就是我建議的基本方法
: 當然 你的問題還牽涉到文獻的部分
: 即"文獻與產出論文的關係"
: 到底是 遍覽文獻後再開始寫
: 還是論文架構都完成後 不同文獻只是我的註腳 引述英雄所見略同罷了
: 我認為這是一個"雞蛋問題"
: 因為你需要先看文獻 才能有該領域的思維方式 也才具有跟該領域學者對話的能力
: 但純粹只是想習得能力 那你看再多文獻 也不過只是
: "喔 A覺得如何如何; B覺得如何如何;另外 C則是這麼看"
: 最終的產出不過只是整理ABC說了甚麼
: 所以 在看文獻習得思維方式的同時 不應僅止於取得對話的能力(看得懂他們討論的內容)
: 還需要實際跟文獻對話
: 具體來說 就是以學科的思維方式 發展出你的見解 再依此反過來與既有文獻比較
: 所以整個方向便是
: 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