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https://blow.streetvoice.com/30965
時針轉了一圈,在大家不約而同停頓、喝口早已被遺忘而變涼的咖啡時,我忽然意識到,
原來店裡一直輕聲播放著楊乃文的新專輯《離心力》。之前不太懂為什麼要選這麼「安靜
」的歌曲當作主打,然而,在此時此刻聆聽那首歌,腦中還迴盪著剛剛對談的內容……我
忽然可以理解一首歌的力量,絕對不僅僅是憑藉操作或外界評價來釋放的。
從流行音樂困境 反思標籤文化與受眾需求
從各種條件來看,離線咖啡都非常適合 Singer-songwriter 演出,這也是為什麼今年(
2016)簡單生活節會將此處選為舞台之一。歌手能夠近距離與聽眾互動、立即看見台下的
反應,聽眾也更容易感受到創作者如何表現歌曲,而不受其他紛亂的外在因素影響。
「這裡對表演者和聆聽者都是很本質性的檢查。」小樹表示:「台灣其實有很多優秀的
Singer-songwriter,卻缺乏適合的表演空間。如果硬要講『獨立音樂』,他們的處境更
尷尬,因此這次簡單生活節特別規劃了離線舞台,就是希望能把這些人的創作能量展現出
來。」
https://blow.streetvoice.com/wp-content/uploads/2016/12/001.jpg
「的確,台灣有種很奇怪的現象,好像大家都很怕流行,一個獨立樂團如果知名度變高就
會被說『喔他們變流行了』,這是什麼道理?『獨立』的定義至今已經被消費到歪掉了。
」瑪莎認為,不光是音樂人的自我認同,會造成此現象的極大原因也來自於樂迷的監督。
小樹:「所有人都消耗精力在分主流和獨立,但貼上獨立的標籤沒有比較高級啊!台灣現
在音樂環境到底缺少了什麼?為什麼會卡在這些問題這麼久?我們太容易被困在創作端或
產業端的思考,但大家(聽眾)到底需要什麼?」以音樂節或金音/金曲獎為例,台灣很
少會發生一位新人因為唱了某個音樂祭,或得了某個獎項而爆紅,為什麼?
「我覺得從幾個層面來看,台灣的消費者對於音樂節的分眾和標籤還是很明顯。資訊量與
傳遞速度越來越快,但人們似乎更加封閉,用音樂為自己貼標籤,只聽這些、不屑那些,
為什麼要這樣?音樂的功能並非要讓你覺得自己與別人有多不同。」連續幾年策展犀利趴
的經驗,讓瑪莎相當感概:「台灣人不願意花多的錢在自己不認識或不熟悉的表演者身上
,於是主辦單位想盡辦法降低成本,音響硬體甚至給表演者的 Show Fee 也越壓越低,這
樣消費者真的有賺到嗎?當然沒有。這是觀念上的問題,需要時間讓消費者慢慢去理解,
音樂節的價值到底在什麼地方。」
好的現場演出是延續音樂生命的關鍵
反觀演出者,雖然參與音樂祭或舉辦一場表演並無法奪得群眾很大的翻盤,但你是否曾試
著從這種角度思考自己的演出?
「在台灣,我很少見到可以凌駕全場的表演者。的確這很難,他需要有很強的個人魅力、
很好的台風、成熟的演出,這些都跟經驗有關。」同時身為創作人與表演者,瑪莎花了許
多時間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大家都太把演出當成唱片的延伸,但演出就是演出,音樂
和樂器是你的武器,如何博得更多人的注意?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在離開現場後,還會回去
聽你的東西。要有自覺,讓觀眾知道你準備好了;不用刻意多說什麼,每首歌本來就會有
自己的生命,我會懂就是會懂,如果我不懂可是覺得好聽,那我會試著去懂,把表演氣氛
營造好才是最重要的。」
無論是樂團或 Singer-songwriter,有好的音樂內容、對自己的表演有自信、能夠給觀眾
不一樣的體驗,你就更有機會吃得下這個局,讓渺茫的音樂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瑪莎分享了某年自己在犀利趴看觸執毛演出的經驗:「他們的主唱很重視與台下的互動,
樂手都很強、點很準,我沒有聽過哪個台灣團點像他們這麼準,但這樣才 high 啊!我當
時真的有被嚇到,那場演出非常專業,但他們不是沒有態度。回頭看台灣團,覺得大家真
的都需要再加油一點。現場演出是無法動手腳的,我在想一個團的未來時,都會看他們現
場演出如何,其次才會去聽專輯。」
https://blow.streetvoice.com/wp-content/uploads/2016/12/005-x.jpg
創作以外 音樂之路極其寬廣
對談進入尾聲,從展演空間的經營、創作者特質、音樂產業困境到現場演出,話題至此似
乎即將結束,兩人卻同時將重點導向另一個迷思:當你團玩不下去、想靠音樂維生卻快要
餓死時,就該直接放棄了嗎?
「現在各大學都開流行音樂課程,此現象只是反映了這個產業有多焦慮而已。」在頻繁參
與講座、經常與年輕音樂人接觸之下,小樹分享自己看到的奇妙現象:「這些課程的目的
似乎要把所有學生都變成創作者,但市場不會需要這麼多創作者,也不會有這麼多人能留
下來。你可能會問,那不成為創作者我能幹嘛?明明就有很多音樂相關的事情可以做啊!
」
音樂製作人、音樂節策展人、錄音師、音控燈控、舞台執行、唱片宣傳、企劃行政……等
,都是一門專業,而玩過團、受過音樂訓練的人,會比一般人更了解這些環節的運作模式
和細節。「如果你留意歌曲幕後製作 credit 的習慣,會發現許多製作人都是玩樂團出身
的。」瑪莎解釋:「因為他們對樂器、對編曲有基本的認識,加上有錄音室經驗,知道怎
麼跟唱歌的人、跟樂手溝通;當想法更多的時候,也會知道自己該如何企劃、什麼樣的歌
手唱什麼樣的歌會比較適合市場、如何將概念轉換成作品與聽眾溝通。這些都是原本玩團
的人走到後來,即使團玩不成也可以做的事情。」
「像現在我幫別人做唱片,如果公司要一首流行芭樂歌,我能不能用比較有質感的方式去
處理?在錄音室裡讓自己很偏執、很專注去做到我覺得很好的製作物。如果你覺得流行歌
都很無聊難聽,那就去寫一首歌,試著讓唱片公司、讓聽眾買單,這才是最積極的作法。
你可以試著改變這個環境與大家的聽覺習慣,用你的音樂去說服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重
點是,做這些事情可以得到不錯的收入。這是想法上如何轉彎而已,要賣掉自己的靈魂沒
有那麼簡單,我覺得大家都太擔心了(笑)。
很多人覺得身為創作者,在音樂產業這一環似乎就高人一等,並沒有!隔行如隔山,不同
領域有不同的專業,我們一直都是抱持著禮貌與尊敬虛心受教。無論在演出現場或其他場
合,你遇見的那些老師(技術人員)都懂得比你多、見過的場面也比你多, 如果有一天
你可以成為那樣的人,有什麼不好?」
https://blow.streetvoice.com/wp-content/uploads/2016/12/cover01.jpg
謙虛而不帶偏見,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聲音;將態度放在作品上,不被主流與獨立的
標籤侷限,願意學習、互相溝通。不僅針對音樂創作者,樂迷也是,唯有大家共同存有這
些認知,整個音樂環境才會跟著改變。
離開離線咖啡時,天空已恢復晴朗,地面一窪窪積水倒映著天空雲朵,晶瑩閃亮。像是呼
應著這個世代的任何混沌茫然都可能逐漸明朗般,聆聽了一段重量與質量兼具的對談,講
得誇張點,我覺得台灣音樂圈還是有救的!闡述道理與計畫、描繪夢想的藍圖並不難,但
是當說這些話的人真的有在做些什麼、為整個大環境努力成就些什麼時,我相信,影響力
的擴散將帶著大家前進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