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這才是現實面
台灣大多數傳產都是這樣子
原本的模式就能生存了,為什麼還要東改西改?
說不定搞到後來連自己都不好混
還不如能拖則拖,能混則混
或者多跟高官出去應酬喝酒,還比較有機會在公司裡生存
小弟在一間日商傳產擔任產品RD
公司有一位專門檢圖的長官
像是視圖的擺放、尺寸標註,註記那些都要先經過這位長官
還只接受紙張2D圖面
曾經因為整串註記因為一個字的字高3.1mm,其他字則為3.0mm而被退圖
過去圖學的標準通通不適用,在公司長官才是標準
當別人在討論要怎樣才能更好更有效率更進步的時候
我們卻還在討論這周末要去哪玩,哪部電影好看,有什麼好吃的
工作不需要專業,都是用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產品的應力分析不用CAE計算,而是用手算
圖面上有我的名字,就跟踩到大便一樣
大大小小的問題就會找上門,全部都跟產品無關
明明是業務的問題,先跑來問我
明明是生管的問題,也是跑來找我
這就是現實,非專業領導專業
也是退步的主因吧,小弟的不負責任想法QQ
※ 引述《d0068267 (AlbertXui)》之銘言:
: 大家好目前27y機械學士畢業
: 任職過幾家公司,都是擔任整機機械設計
: 除了灰心跟無奈還有想轉職的念頭
: 原因如下:
: 1.機械設計的圖資都那麼髒嗎,(用AUTOCAD)尺寸沒標得、或著一堆尺寸亂偏
: 2.使用軟體落後,明明3D軟體都已經把工程圖焊接圖,甚至3D標註的功能都已經有了
: 可以用3D軟體自動化的部分還在用AUTOCAD
: 3.標準件還一堆人再用AUTOCAD 2D圖塊來lay(AUTOCAD也有MECHANICAL可以用)
: 市購件一堆大廠都有提供3D模型,
: 3.深入圖學之後,其實如果真的有看過ASME14.5Y工程圖是怎麼標註的會發現
: 標尺寸習慣每間公司的每個主管的標準都不一樣,是審圖的邏輯標準。
: 而且這跟設計無關,但有寫主管好像只能一直拘泥這點,而搞慢出圖速度
: 4.前面的管理都還沒做好,原本的設計負債來找你、業務也來找你,於是你整天
: 感覺自己沒有增長。
: 5.根本不可能全檢,圖沒有問題但有問題又找你
: 6.機構設計跟動力學跟材料力學基本上是機械系的強項,但怎麼設計都很直觀
: 這些問題不外乎上市上櫃的大廠,雖然他們有生存但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 接下來不知道要去資策會寫軟體還是洗電資學歷還是做PLC工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