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umice (四月書法師)
2014-06-13 18:00:43※ 引述《syncc (Simplicity<=Power)》之銘言:
: 一個10年前我認識的台灣小留學生(他比我早去美國,國中就去了)
: 在FB上發了一些文,說他很孤單。實在有點擔心這個老朋友。
: 我們認識10年了,說真的他雖然有點偏差(以前和我修同一堂課時,一直勸我拿C就好,
: 不需要拿A,我覺得他邏輯很奇怪,兼之沒有企圖心,所以沒跟他交往) 不然他真的算
: 是善良厚道的人。我算還重視這個好朋友。
每個人追求的不一樣,有些人喜歡一定拿第一
有些覺得人生能過就好,
看下來,你只是在批評他沒上進心, 不努力, 難怪現在這樣
然後後面再一句很重視他,來讓自己看起來友善.
其實就是在酸他,
: 最近他還有發一些,很孤單寂寞之類的文。有些讓我感到害怕擔心(因為怕他自殺)
: 我知道他以前有過憂鬱症。因為他爸小時候拋棄了他們,他媽媽又得癌症死了。
: 該怎麼幫助我這個好朋友呢?
是好朋友, 怕他自殺
明天買機票,飛過去找他,
如果一張機票的錢能挽救一條命, 太值得了
: 勸他回來台灣,至少有他阿姨在,有親戚。但他覺得他自己是美國人不想回台灣。
: (這在我看來也有點偏差,家鄉永遠是最溫暖的。但其實不能怪他,因為也許他在台灣
: 有很多挫折跟不美好的回憶,讓他只認同美國。他跟我不一樣是因為他有美國公民權。
: 他算是美國人。)
我覺得你得想法才比較有點偏差,
家鄉永遠是最溫暖的沒錯,
但你有從他的角度想過,對他來說,
哪裡才是他的故鄉嗎?
他雖然生在台灣, 父母是台灣人,
名義上來講,他可以是台灣人,
但台灣說不定根本對他來說, 就是個不熟悉的地方.
你沒有為他想,
你只是隨隨便便就把他不想回台灣的理由歸咎為
他覺得他是美國人, 才不想回台灣,
歸咎為, 在台灣有很多挫折跟不美好的回憶,
那跟只要是單親家庭長大的人犯罪以後,
都把責任推說是因為單親長大, 才會這樣,
那些放馬後炮,說嘴的人有什麼差別.
: 我之所以能理解他的處境,也是因為我有走過類似的遭遇,一個人被丟去美國。
: 那種孤單寂寞,外國朋友雖多,交心的卻是在台灣老鄉人的痛處,應該只有我們能理解吧
: 那是一種文化的隔閡跟所謂的思鄉,不是拿一張綠卡申誓自己是美國人之後就能解除的。
無法融入文化, 所以無法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