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eist (好聽)》之銘言:
: 主要是想問大家 大家都處在社會上的一個位置
: 如果想要更進一步 勢必要靠努力
: 不管是在考試的體制內 參加考試
: 或是在一般公司的體制內 想升遷 或是換到更好的公司或工作
: 然後人又分為內向和外向 朋友多和朋友比較少
: 有人人面比較廣 有人比較小
: 我覺得朋友比較多的話 獲得的資訊和資源會比較多
: 資訊會比較流通 做什麼事會比較有伴
: 有時候其實覺得也不用太嚴肅 把人分成趨炎附勢或附庸啥的
: 就是交朋友 有人就是有手腕或是有魅力有這種吸引力
: 總而言之 我是想問大家說 大家在執行這種努力的過程中
: 是傾向獲得別人幫助的 還是獨自一人努力的比較多
: 當資源比較多的狀況下 例如朋友多 或人脈廣
: 會比較快樂嗎? 或是比較快成功之類的?
: 因為我比較內向 支持我的動力比較是個人精神上的或家人
: 而不是朋友或是資源
: 不知道大家是一個樂意讓別人幫助的人嗎?
: 或者是覺得執行這種事情的時候 還是孤獨的經驗居多?
一、
對人脈的見解,目前我看到寫得最好的是「李笑來」。
在其著作《把時間當作朋友》裡面,重點文章「打造人脈不如打造自己」。
這篇文章提到,所謂的「友誼」,說穿了就是「交換關係」。
對等的公平交換,才能產生友誼。
這讓我想起小學時,
看到班上有位女同學,從家中帶來漫畫(印象中是《三眼神童》)。
由於本人家窮,沒有什麼娛樂,看到漫畫就哈得要死。
拜託她讓我看漫畫,一開始,讓我看個幾本,後來就死都不借。
我就很怨恨她,為什麼不借我看,為什麼這麼小氣,為什麼那個同學就能看。
看了李笑來寫的這篇文章,
我才知道「我是索取者」,講白話就是「佔人家便宜」,
這位女同學看我又不順眼(不是她喜歡的類型),不借我漫畫是理所當然。
華人首富,李嘉誠:「其實一個人最笨就是說,找人家的便宜,你找不到多少。」
二、
當自己資源多時,會傾向我幫助他人。
當自己資源少時,會傾向他人幫助我。
只不過,當自己資源少時,比較難去想「公平交換」,
除非受到「教育」,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當然,自己要肯悔改才有用。
要讓資源變多,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要「把握機會」,勇於去爭取。
不管機會是好還是壞,總是一個「改變自身能力與心智的契機」。
而改變是需要「時間」的,要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