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的瞭解、觀察和交流經驗分享一些事情
※ 引述 《greenbag》 之銘言:
: 1.108課綱學習歷程
: 從高一開始大家瘋狂參加營隊,
: (有些營隊還有小秘密......)
: 對認真的學生來說,不僅一到五要上課,
: 六日還要去上課......
費用的議題就是屁股瀉藥理論,其實跟以前個人申請二階的狀況是一樣的。
有沒有用呢?可以想想備審代工結果或學科補習班榜單的「成果邏輯論證」。而我個人認為
這些事根本就沒有論證過。
至於小秘密......沒得討論就不講了。
也因此我不認為認真的傢伙就會有這些狀況。
: 2.減少主科社會科自然科課程
: 增加
: @探索課程(文法商理想修啥修啥)
: @彈性課程(想加強什麼學什麼)
: @校本課程(各學校設計課程)
: @自主學習課程(空白,想做什麼做什麼)
: @本土語言必修(閩客原住民手語)
: @程式語言必修(國中就有,高中有教「難玩」)
:
: (最後大考考國英數社會自然,大家下課手牽手去水利大樓)
:
: 3.減少課程內容
: @國文減少文言文至15篇 白話up 作文up
: @數學分甲、乙班跑班上課,乙班數學是生活數學
: @社會科各內容主題式呈現,類封包,切斷朝代連續,沒有朝代觀
: @因為課程太多樣化,
: 國英數不能減少太多節數,
: 社會科、自然科節數少很多。
:
3.和4.該一起看。
這邊我要先澄清一點:學測數學有分A、B,但這是大學方「自行選擇」的(也就是實際面是
替他們這樣做的)。類組、班群則是高中方為了教學用的,所以是不是跑班看學校。
另外,學科課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必修,一個是加深加廣選修。因此是否真減少某學科課
程要再看學校的安排。
至於歷史,國中依然是以時序為主,但也以略古詳今的方式介紹各個篇章(數個朝代)的重
點項目。高中的話,主題式內也是按照時代走,真要說——就是類似升學考試前的那種重點
整理。我認為以前的方式則是高中擴充國中版本。
: 4.第8節輔導課各學校慢慢取消是趨勢
: 未來上課到4:00
:
: 5.升大學有1月學測、7月分科測驗,
: 分科測驗理組不考國英,考數甲自然科
: 社會組不考國英數乙,只考社會科
: 所以1月考不好,參加7月考,
: 學測沒上等分發,
: 大學若要參考國英數甲成績,
: 那就是國英採學測分數,數甲分科考分數
(一)考試
(1)學測
考「必修」。
考試科目由
國文(國綜+國寫)、英文、數學、社會、自然 5科
變化成
國文(國綜+國寫)、英文、數學A、數學B、社會、自然 6科
最大的變化在於內容及題型因應課綱而有素養題及手寫。
請注意:「國綜也會有手寫」。
以題型來說,變化最多會是「自然」,「第二部分」將由原本的半計分(答對部分題目即可
滿分)變成傳統的「全計分」,手寫也是在該部分。
分數呈現:15級分制;60級分制
(2)分科測驗
考「必修」和「加深加廣選修」。
考試科目由
國文、英文、數學甲、數學乙、地理、歷史、公民、生物、物理、化學 10科
變化成
數學甲、地理、歷史、公民、生物、物理、化學 7科
最大的變化在於內容及題型因應課綱而有素養題。
分數呈現:60級分制
(二)管道
(1)繁星推薦
%數計算學期將由
高一、二4學期
增加到
高三上共5學期
(2)申請入學
主要變動是因應學習歷程參採的措施。
二階「非學測項目」甄試比例加總需「大於等於50%」
非學測項目的「學習歷程」比例則為:
1.「最多」只能比其他「非學測項目總合」「少10%」
2.一般科系大於等於20%
3.醫、牙、體育、美術、音樂(113~)大於等於10%
4.音樂(111、112):無
(3)分發入學
可以說完全不一樣。
1.使用數量:學測+分科測驗+術科 3~5;學測0~4,分科測驗大於1
2.音樂系(111)無分科測驗科目數限制下限
3.學測及分科測驗「採計」改為60級分制
4.學測「檢定」維持15級分制,至多2科
: 6.未來可能沒有寒暑假(?)
: (反正寒暑也要上輔導課我沒差)
這個這幾天在吵,但我建議有興趣的先去看蔡英文那時發言的完整影片。
: 7.可能還有其他我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