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承諾為台灣而戰難以嚇阻中國 美國宜謹慎維持「戰略模糊」
https://tinyurl.com/8javdrup
新頭殼
https://tinyurl.com/cer5wje3
經濟學人原文
俄羅斯侵犯烏克蘭遭全球撻伐,俄國盟友中國始終不放棄以武力進犯台灣,國際社會關注
台海兩岸局勢。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期刊直言,承諾為台灣而戰無法有
效嚇阻中國,反而會導致外交危機,更好的策略是採取實質措施強化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
,中國已為美國協防台灣展開準備。
「經濟學人」今天刊登文章「如何嚇阻中國攻打台灣」(How to deter China from
attacking Taiwan),分析台灣可從烏克蘭對俄羅斯侵略的抵抗學到的功課。有兩個因素
阻撓中國進犯台灣,包括寬達180公里的台灣海峽,以及美國的軍事力量。
不過,中國正加快試圖克服這兩項障礙,部分美軍將領認為中國在2030年前即可能攻台。
「經濟學人」強調,台灣、美國及其盟友必須從俄羅斯的侵略行為汲取教訓,其中最重要
的就是「威脅是真實存在的」:與其在熱戰期間臨時想辦法,不如現在就及早準備,「台
灣準備得越好,中國冒險進犯的機率就越低」。
「經濟學人」去年曾稱台灣「是地球最危險的地方」,美國和台灣應鼓勵中國持續這樣看
待台灣。
「經濟學人」指出,雖然台灣決定減少對義務役士兵的依賴、提升軍隊專業度,是正確的
作法,但應持續提供所有男性(也可考慮納入女性)軍事訓練,並打造國土防衛部隊。
台灣應增加軍事預算。台灣目前的國防預算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2%,但以台灣面臨
的威脅,這個占比仍偏低;相較之下,以色列的國防預算占GDP約5.6%。
「經濟學人」續指,台灣無法在軍事規模與中國競爭,因此必須專注讓自己成為敵方「難
以消化」的目標。
台灣2017年提出、但至今未獲軍方高層完全認可的「整體防衛構想」(ODC)就是好例子
。
ODC是「刺蝟」戰略,以大量、分散、機動性高、容易掩護的防衛性武器為基礎,像是反
艦和防空飛彈。
這意味必須放棄部分昂貴的戰鬥機、軍艦和潛艇。
「經濟學人」提到,雖然台灣是島嶼,因此攻擊難度較烏克蘭高,但補給也因此更困難。
這意味台灣可能必須單打獨鬥數星期、甚至數月,同時無法確定美國是否會、以及何時會
提供協助。台灣的優先任務因此是頑抗到底。以烏克蘭為例,撐得越久,獲得的援助也越
多。
「經濟學人」建議,美國鼓勵台灣軍事改革的方法可包括提升雙邊政治與軍事接觸層級、
增加軍售、舉行聯合演訓等。
台灣缺乏與友軍聯合行動的經驗,美國宜聯合日本等盟友制訂詳細計畫並演練,如何應對
台灣遭海上封鎖或被直接入侵等危機。由於相關作為勢必激怒中國,美國總統拜登宜謹慎
維持「戰略模糊」。
心得:
美國不如把一些要退役的武器免費送給台灣好了,特別是艦艇和電子作戰機,提康德羅加
級巡洋艦和EA-18G趕快送過來(今年空軍要退役5架)。
話說,文章也說可以考慮女性當兵,我記得台灣政府最喜歡回應經濟學人,不要忘記這題
欸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