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內容:
去年底立法院審查預算時的新聞是說劍翔分成「尋標機」、「攻擊機」兩型
當時還覺得蠻落漆的,搜尋目標和攻擊竟然還要分開?
但國防部的新報告看來,應是「誘標」而非尋標
不知道「反制誘敵雷達開機搜索」具體會是怎麼做的?
國防部報告:劍翔無人機分攻擊、誘標兩型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4230166.aspx
(中央社記者游凱翔台北23日電)為強化不對稱戰力,中科院研製「劍翔」反輻射無人機,
預計民國114年完成生產104架。根據軍方最新報告披露,劍翔分為攻擊(反制敵方飛彈陣地
及雷達)、誘標(反制誘敵雷達開機搜索)兩型。
劍翔無人機在民國108年國防工業展首度亮相,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由於外型類似
以色列研製的「哈比」(Harpy)無人機,被稱「台灣版哈比」;軍方曾指出,劍翔將成為
空軍防空部隊標準配備,預計114年完成生產104架。
空軍參謀長黃志偉去年12月在立院曾表示,劍翔無人機系統是因應未來電子戰環境,發揮反
輻射威懾效果的武器,因此做了兩種機型設計,主要是參考國外實戰經驗而作出改變,以符
合並適應台海作戰需求。
黃志偉指出,外界對劍翔無人機與一般無人機有所混淆,一般無人機飛出去執行任務後是可
以收回,但劍翔無人機一飛出去,就對相關輻射源進行攻擊,在設計運用上有所不同。
劍翔無人機的作戰構想是作戰中心下達命令後,由指揮車發送命令給發射車,完成發射準備
程序後發射,在飛抵敵軍雷達站、船艦上空後,經比對若符合敵軍電子訊號即進行攻擊。
根據近日國防部最新一批送抵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披露,劍翔分為無人「攻擊」載具與無
人「誘標」載具兩種型式,前者反制敵方飛彈陣地及雷達站,後者反制誘敵雷達開機搜索;
另外,同步進行4處設施工程,包括陣地、儲放設備、維修廠房等。
至於114年的交機數量104架是否會上調,軍方對此不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