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預算百億美元 幾百億美元
誰高誰低,我認為是搞錯重點.
無論你小國預算多少,永遠不可能追上天朝14億韭菜擠出的預算
”形成嚇阻性戰力的時間”
這才是美帝關注的重點.
從俄烏經驗精準判斷
美國應當是有一定程度內線情報
認為2026/2027是中國動手與否的時間底線,可以早不能晚.
守方的建軍投資是要嚇阻,使對方知難而退,放棄侵略行動.
2026年底是習帝最後任期結束,要再續任,除非有超級偉大功績...
且2027是中國解放軍建軍百年時間點,這任誰都能判斷,
是刷某種歷史成就的關鍵時間.
回頭看一下最近幾年島國大力建軍的案子.
2019戰隼V被視為即戰力 台灣送單子,川普政府快速通過,
台美簽約,不斷逼洛馬趕進度,
最快也是2023才首批交貨
2026全數服役形成FOC完整戰力.
201907美國批准對台軍售M1A2T與相關設備
202206首批2輛在美國交車測試
2024訓練完成首批38輛交運抵台
全案也是2026-2027完成形成戰力
2020求購魚叉 美帝快速同意 簽約
最快2023之後連續幾年陸續交貨
簡化系統不買備彈 無裝填車
202010美國同意對台軍售HIMARS+64枚ATACMSꀊ202106台美簽約 預計2027全案完成
請注意,這些大案子的時間.
這些尊爵高大上大型載台遠程火力都需要很多時間交貨服役.
大型後勤複雜的重型裝備,就是要這麼久.
拜登對台灣好壞如何 我沒啥意見
但美軍國安評估是跨政府跨黨派的
換了政府通常還是同樣一批人士.
評估有一定延續性.
以前美帝大力送軍購清單 送到你要加開特別預算...
現在方向有變,真正差異在哪?
你以前有錢,現在未來就沒錢?
以前趕舉債 現在不敢?顯然不是.
差異在時間. 關鍵時間點越來越近.
現在搞啥5-6年後才完整交貨服役形成戰力的東西,萬一幾年內開戰了,那些都不是戰力.
敵人土匪在村子口或還在隔壁鎮
你村民能做的準備 應該要不一樣.
這樣講更容易懂.
除了增購既有裝備彈藥或備料
(沿用載台 後勤 訓練 )
未來幾年新購案 可能要以快速形成戰力的裝備為優先考量.
時間的重要性 最近還有一個例子
烏克蘭海王星飛彈
一個差點成為經典慘痛失敗的專案
202103完成原型進入測試階段
同時俄軍開始在三面演習增兵
202112預計隔年4月第1套服役
但202202普丁開戰
俄軍開戰考量 完全可無視海王星.
就建軍以嚇阻敵軍入侵前三思的觀點,海王星專案是失敗的.
但.....俄軍陸戰與後勤打得太爛,
導致戰況延長,撐到海王星服役....
最後讓海王星補考成功的黑海魔幻現實劇本,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烏方當然不是希望如此戲劇化.
開專案建軍投資要即時有成效.
萬一俄軍陸戰與補給沒這麼糟糕
3-4月陸軍輾過基輔與敖德薩,
那海王星有個屁用,只是淪為普丁
在勝利日時閱兵展示的新玩具,
一切投資付諸流水.
投資軍備是為了嚇阻戰爭,而不是為了引敵開戰再戲劇化大逆轉.
這不是說就不要研發了,
是說要考慮取得成效的時間點
研發跟外購可以兩隻腳走路.
自產外購都來不及的話,就先選擇
投資其他能較快形成戰力的東西.
這不是守方要在正規建軍與不對稱建軍之間做選擇.
是什麼時間就該做甚麼投資.
台灣需要正規軍備 去應付各種事件,也投資不少了.
不能用不對稱投資去取代傳統軍備,結果弄到自己連灰色衝突都無法處理......
是當你傳統軍備能在2026/2027服役的,已經投資得差不多了
剩下時間有餘力的話 去投資短期能有嚇阻成效的.
所謂更適合的,不是更便宜或戰力更強.
而是來得及形成完整戰力有嚇阻性的.
要在習近平第三任期畢業前.
共軍建軍百年在找祭品時,讓他們只能選擇其他較有把握的小目標.
而不是動搖太平洋的大目標.
(天朝戰狼時代到處都有衝突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