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72 砲塔火箭升空的原理

作者: GaryMatthews (G公*)   2022-05-14 04:11:10
推特技術好文 解釋蘇系坦克為何被擊中時 砲塔容易變太空梭發射 看了覺得漲姿勢
https://bit.ly/3NhJdoh
https://i.imgur.com/ULm5T9J.jpg
========
飛天砲塔可說是烏俄戰爭中的經典畫面,因為兩軍都採用有同樣設計缺陷的蘇系坦克。但
是到底是怎樣的缺陷造成如此死亡陷阱?
https://pbs.twimg.com/media/FSkwBCOWYAAqFZN.jpg
T-72 坦克爆炸的原因很簡單,當標槍、NLAW 或是 RPG-29 擊中時,爆炸在坦克內部造成
高熱、壓力波和破片點燃車內的炸藥和燃油。密閉空間產生的巨大高溫高壓無處宣洩,因
此常見把重達數噸的砲塔噴出幾層樓高 ("jack-in-the-box" 中文難以解釋),甚至能讓
整台堅固的坦克直接解體,四分五裂。
https://i.imgur.com/V2QeceB.gif
反之,如果爆炸時車頂艙蓋是打開的狀態,而只有推進藥起火,那就會變成車頂噴火秀,
坦克外觀看似完好,但是裡面已經燒得亂七八糟。不論是太空梭砲塔或是噴火秀兩種情形
,組員都難免直接變成熊肉。
https://i.imgur.com/jIkJSK6.gif
這種情形往往被「歸功」於 T-72 的一個設計特色:不同於西方設計理念,蘇系坦克的彈
藥裝在一個大輪盤裡,而這個輪盤就位於組員座艙內。相反的,西方坦克的的彈藥儲存在
一個獨立彈艙,且設計成殉爆時爆炸威力會導引往遠離座艙的方向保護乘員。
https://pbs.twimg.com/media/FSk0kwyWIAMlaKc.jpg
如下圖,車長跟射手的座椅就直接裝在 T-72B 的彈藥輪盤上面(可以看到兩個座墊 毫無
緩衝),當艙蓋關上車內空間極其侷促,兩人連站立都無法,而屁股正下方的彈藥輪盤一
旦爆炸結果不難想像。
https://i.imgur.com/j21Bpwq.jpg
這種自動裝填的機制相較西方坦克節省一個組員(西方4人,蘇系3人),讓蘇系坦克短小精
悍、造價低廉而且裝填相對迅速,同時保留強而有力的主砲 — 可以從下圖 T-72 與
M1A1 的大小比較一窺究竟。
https://pbs.twimg.com/media/FSk6ujeWAAAfZtV.jpg
如此看來彈藥輪盤似乎就是「太空梭砲塔」的罪魁禍首,但是歹擠真的有憨人想得這麼簡
單嗎?首先我們觀察 T-72 的載彈。T-72 問世以來經過好幾代的演變,各代設計略有出
入。彈藥輪盤上層可裝 22 枚推進藥,下層可裝 22 枚砲彈,上下層裝滿時彈藥總重是
564 公斤。
https://pbs.twimg.com/media/FSk9CeNWQAAha2B.jpg
除彈藥輪盤外,T-72 車艙內還可攜帶更多砲彈與推進藥,每代容量略有不同,以 T-72B
型為例可裝 45 枚,而這些多餘彈藥就得塞在狹小座艙內的各個角落(如圖)。
https://pbs.twimg.com/media/FSk93v-XEAEk-oR.jpg
由這張內部照片可見,砲彈就直接扣在 T-72B 的引擎室夾艙和側面車殼上,毫無保護,
而多餘的推進藥則直接儲存在油箱旁邊。
https://pbs.twimg.com/media/FSk-164WYAA97Z2.jpg
蘇系坦克採用何種主砲?答案是 125mm 滑膛砲,此砲主要使用四種不同用途的穿甲跟高
爆彈藥,每次可以視需要攜帶各種排列組合。
https://pbs.twimg.com/media/FSlBbUqX0AEpiu7.jpg
1979 年出版的 T-72 操作手冊建議彈藥輪盤裝載 11 枚高爆殺傷破片彈 (HE-Frag) 和
11 枚脫殼/高爆穿甲彈 (APFSDS/HEAT),每枚砲彈內裝有 1.6 至 3 公斤的高爆彈頭。
採用的推進藥為 4Zh40,比較像現代版的黑火藥,點燃時的特性是劇烈燃燒而非爆炸,用
產生的高溫氣體把砲彈射出砲膛。
https://pbs.twimg.com/media/FSlD96kXoAIzSLS.jpg
自動裝填器讓射手便利地選擇想要的砲彈,藉由一個神奇的機械式電腦自動辨識彈藥種類
,然後自動將砲彈跟推進藥裝填就位。
https://i.imgur.com/iodcG8K.gif
所以彈藥輪盤是砲塔飛高高的罪魁禍首?事情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首先,輪盤的位置在
車身深處,有層層裝甲保護(如圖)。輪盤的頂部有一層厚厚的鋼板,理論上應該能抵擋從
砲塔頂部噴入的破片。
https://pbs.twimg.com/media/FSlHLiyWIAAxO6x.jpg
如果要從坦克側面攻破裝甲,穿甲彈必須先把路輪以及側面裝甲兩者皆穿透,才能擊中彈
藥輪盤,而僅僅擊中砲塔不見得就能將之打穿。
https://pbs.twimg.com/media/FSlIBMyXwAAG12p.jpg
1991 波灣戰爭後蘇聯研究了伊軍坦克被擊中的模式,發現最常見的還是打到上部砲塔,
而擊中坦克下半部彈藥輪盤所處位置的情形並不常見。
https://pbs.twimg.com/media/FSlNPMXXwAAaHRb.jpg
因此砲塔飛高高最合理的解釋並非彈藥輪盤被直擊,而是砲塔和座艙內額外攜帶的砲彈與
推進藥被引爆。一旦這些彈藥引爆,輪盤內的彈藥也難以倖免一同殉爆。理論上吾人可以
藉由減少砲塔內額外儲存的彈藥來避免這種情形,但是作戰時大家都想載卡多,因此這個
辦法並不切實際。所以這場烏俄戰爭中,我們應該可以繼續看到各式坦克被開罐,砲塔如
火箭般升空的畫面。
https://pbs.twimg.com/media/FSlOsH9WUB0iuZ1.jpg
作者: takahashikag (那來自某島的蘇州軍部長)   2022-05-14 04:27:00
蘇系戰車宰人航太名不虛傳車體正面還有駕駛可以當一次性消耗裝甲賭一把側面砲塔正下方車體被打穿直接火箭升空
作者: abracadabra5 (阿布拉卡達布拉)   2022-05-14 05:4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