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敘述不太懂 請教一下大家
: 然而,「濱海決勝、灘岸殲敵」這套作戰構想,雖能在短時間內,以有限的預算顯著提升
: 國軍防衛作戰能力,但主要缺陷在於,也許只能應付從目前到2027年的共軍武力犯台模式
: ,當時間邁入2030年甚至2035年,就會越來越無法應付。
: 換言之,「整體防衛構想」的挑戰是「日後如何能使共軍奪台任務失敗」,甚至可更精確
: 地說,其缺陷不在現在,而在2027年後的未來。
: 中共這波軍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調整日後武力犯台「聯合登島作戰」的型態。
: 隨著共軍在大型兩棲突擊艦、大型運輸機、新型運兵直升機、氣墊登陸船等新式載具數量
: 的成長,與共軍執行現代化聯合作戰指揮管制能量的提升;當時間越接近2035年,共軍首
: 波突擊上陸將逐漸演變為「全方位、全時域、全空域」的「岸對岸」攻擊模式。即共軍首
: 波登島部隊,是從東南沿海各戰略投送基地與戰略投送點,搭乘各式高速載具,快速越過
: 台灣海峽與台灣本島海岸的設防地帶,從海上與空中多點、同時進入,對本島國軍防衛體
: 系實施全縱深的攻擊。
: 的成長,與共軍執行現代化聯合作戰指揮管制能量的提升;當時間越接近2035年,共軍首
: 波突擊上陸將逐漸演變為「全方位、全時域、全空域」的「岸對岸」攻擊模式。即共軍首
: 波登島部隊,是從東南沿海各戰略投送基地與戰略投送點,搭乘各式高速載具,快速越過
: 台灣海峽與台灣本島海岸的設防地帶,從海上與空中多點、同時進入,對本島國軍防衛體
: 系實施全縱深的攻擊。
: 一旦共軍「聯合登島作戰」轉型成功,則在第一波共軍登上台灣陸地的過程中,將不再有
: 大規模集結的船團、自然也無可攻擊的「換乘區」;可用來殺傷共軍的時間,也從原本的
: 220分鐘至280分鐘,大幅縮水至不到60分鐘,使「整體防衛構想」所布置的擊殺區絕大部
: 分落空。
: 若屆時國軍仍維持「大量的精確小東西」之建軍模式,則不僅共軍第一波地面部隊可在損
: 傷極微的狀況下進入台灣本島,將整個攻擊的重量直接壓上台灣陸地;其海空軍也能輕易
: 進入並控制台灣周邊各重要戰術位置,支援已登上本島的地面部隊,大幅增加國軍在國土
: 防衛戰中挫敗共軍的難度。
: 源頭打擊變得更重要
我一直以為反艦和防空飛彈滿出來
台灣就立於不敗
解放軍下水十艘兩棲登陸艦
台灣就多買100顆魚叉
解放軍越拖只會越難打
但是內文說的2035年解放軍登陸模式轉型
除了機降空降之外
所謂的岸對岸高速載具是什麼
氣墊船嗎 還是地效飛行器
不會是動車吧
想起凱撒一天內蓋橋跨越萊茵河打日耳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