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台灣要利用這次美軍除役機會挑幾艘狀況較佳的神盾艦熱艦交接,
然後替換掉基隆級以渡過五年到十年的空窗期。
坦白講,提康德羅加級除了艦齡外,設計上也不是針對台灣自身需求。
就好比台灣需要一台Rav4但只有二手Hilux可以挑。
星座級會是較佳解沒錯,但星座級基本上也是美軍依自身需求打造的船。
跟台灣目前基隆級相比,也不是能完美替代。而且,就算美國願意依成功級模式
在台組裝,實際上也會遇到SPY6無法出口而需要另外整合SPY7的問題。
實際上要導入星座級的時程會比我們想的要久。
這當中的空窗期,由二手提康德羅加級來做緩衝會是一個可行方案。另外,台灣
一直無法導入神盾系統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政治,幾年前美中還在蜜月期時
台灣是不用想,但這幾年美中對立時民主黨要放行也有難度。
二手艦可以稍為降低導入神盾艦的敏感度。而且美軍自身汰除提康德羅加級
的意願很高,台灣大可利用這點做人情給美軍說服元老院,算是雙贏。
從震海艦到現在的兩千噸級艦,可以看出台灣軍備的先天不良加後天失調的問題。
在自主開發的過程中,台灣自身技術實力不足而技術引進又很容易受國際局勢
而被迫中斷。這造成軍方傾向現有美式裝備直接使用,讓人員跟作戰計劃去適應
美式裝備,而不是反過來思考軍方真正需要的裝備是什麼。
M1A2T的採購也是在這個思維下的產物,只是海軍更慘。美國海軍規模跟台灣
差距太大,美國的全球海軍跟台灣的近海防禦就是完全衝突的需求。但台灣
又難以從他國取得較適當的技術或裝備,所以說震海艦的失敗要全怪軍方
也真的有點苛責。
另外一個問題則是台灣對軍工產業的認知不足,過度強調國產化而忽略自主
開發在產業規模不大的狀況下容易造成資源錯置的問題。連帶使得自主研發
太過發散而弄出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產品、如雲豹甲車。
在兩千噸級跟提康德羅加級導入後,台灣可以有比較多時間去規劃六千噸以上
艦艇的需求。至少,不要叫中科院去開發SPY7這種大型陣列雷達,而是像日本
FCS-3這類。因為美軍自己也沒有這東西可以導入,全力發展這種給二級艦用
方為正解。一來二級艦產量可以讓台船維持一個專業建造團隊,而中科院也有
足夠的能量可以持續改良。二來海軍也可以由這些工作馬去真的思考台灣需要
什麼裝備,而不是反過來讓海軍去想辦法適應那些美軍二手艦、就算末來有二手
勃克級可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