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再補充一點:
其實討論孫子兵法,還要考慮到孫武的寫作背景。
(這點很少人提到)
孫武兵法是為吳國而寫,假想敵是楚國。
當時吳國是姬光執政,用伍子胥訓練甲兵;
吳國那時候國力沒有楚強,但是戰士的素質很高,
(有看過鄭問畫的"要離與慶忌"的人,可以想像一下吳國戰士的水準)
相對之下,楚國雖然強大,但是內部並不團結,
而且歷任楚王從莊王、共王、靈王以來,都一直執著於逐鹿中原,
時任國王棄疾(平王),就是趁靈王(圍)出兵的時候奪取政權、逼死靈王的。
所以孫武的原始設想是"一個團結的小國,如何打敗強大卻不團結的國家?"
這就要用廟算、用間、將道等各種方式來補不足,
且因為小國的資源有限,所以完全不能浪費,
因此孫武又特別強調不浪擲兵力、補給的重要性。
這樣思考的話,孫武提示的原則就非常有用,
特別是對台灣也可以說很有啟發性,只是很少人注意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