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ota (llll)》之銘言:
: 一, 八年前的烏軍不堪一擊
看一些專家討論的文章顯示是有點誇大了,當初烏軍在克里米亞幾乎一槍不發就敗走,
簡直九一八事變重演,這是混和戰的因素(外加烏克蘭當時政局不穩)
但是後來在頓巴斯的衝突,烏軍撇除第一時間確實戰備狀態極差,
後續有各種動員之後其實是打得還可以,至少有收復一些城鎮,
把斯特列爾科夫的小綠人和其他叛軍武裝逼回頓內茨克東部
還演出過字面意義上的千里奔襲敵後,已經是合格的軍隊
烏軍最後是因為俄軍正規軍突然大量參戰,才意料之外的被壓倒性的炮火擊敗
否則打小綠人和叛軍是還可以贏的
: 二, 經過八年的整訓, 可以擋下第一波 (第一波沒擋下, 就不會有後面了)
: 三, 然後現在更誇張,
: 大概2~3個月量產 15000~20000人的精銳步兵 (從新聞看, 去英國訓練到投入
: 大約2~3個月)
: 北約的訓練效率, 這麼的驚人
: 讓烏克蘭可以停止動員
這是完全錯誤的情報
英國協助的只是新訓,而且目前才訓練不到一萬人,烏軍都動員二、三十萬人了,
代表九成以上新兵和預備役都是烏軍自己訓練的
而且即使英國協助新訓的那一部分,回烏克蘭還是要進行專長訓練、單位訓練等等
然後英國的協訓計畫是3~5個禮拜(遠不到兩個月),三個月要訓練出一萬人
目前已經訓練超過五千人了(這是九月底的數字),但這都是新兵,並非精銳,
你就想,哪來訓練只有一個月的合格戰車兵?
之前有研究就說了,美軍步槍兵要訓練二十幾個禮拜才叫是完成訓練
烏俄雙方新兵訓練如果才2~3個禮拜就要上陣的話,哪可能有多少戰力
之前就有不少文章指出,烏軍在戰爭前中期動員的預備役,很多也是複訓沒幾個禮拜,
就只好倉促上陣參加戰鬥,損失也相當高昂
後來是俄軍北頓攻勢結束後、又被海馬斯點名彈藥庫,攻勢陷入停滯,
烏軍才有比較多喘息空間,讓輪換的部隊可以進行更密集的整訓
並且直到1~2個月後的八月才開始出現成果
甚至直到這幾個禮拜,在赫爾松戰場仍有報導和情報,
顯示烏軍有投入未經實戰的菜鳥,即使已經訓練較完整,表現依然不佳
代表烏軍經驗談說部隊一定要打過一次硬仗才能學會作戰,有一定可信度
只是訓練完整可以在新編部隊第一次作戰時降低傷亡
至於所謂停止動員,更多是烏軍的裝備和後勤有其限度,無法無限擴軍,
沒必要現在就讓最年輕的男子都進入軍中
: 以這種效率, 我覺得前線那些人, 說不定過一陣子可以回去複訓(總結戰場經驗後,
: 會更強),... 根本打不完, 而且越打越強
: 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