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obli (十七歲的夢 七十也感動♪)》之銘言:
: https://i.imgur.com/9CBRqxu.jpg
: 劉中將的概念大概是這樣,退到稍後一點(西濱後方)
: 把整個海岸變成火力區,因為火力只能投射一次,不要在反舟波時用掉
這篇文其實很值得討論 (現在才有時間來回)
劉中將是很隱諱的點出了個重要的因素 - 定死在灘岸越來越不可行
但他不講明的是..
哪裡有現成的防禦工事, 又能控制戰略要點 (交通要道)
利於部隊防守?
答案就是城鎮. 但城鎮戰有自己戰略上的問題, 下面再說.
: 所以要縮小防禦圈,進沿岸住民地可不可行
: 可行啊,但變成後面打擊部隊上來沒有砧板可以用
: 因為原本是用海當砧板,現在對方被放上來有活動空間
: 要怎麼去作出砧板來,要整個計畫重作,工程會很大就是這個原因
我同意你說的 - 如果重點擺在城鎮的話,
對方就有戰術運動的空間 - 甚至, 台灣地那麼小,
如果願意承擔大量損失, 繞過某些地方去直攻台北也是有可能的.
我認為這裡, 不能用 Hammer and Anvil (台灣應該翻成战垂戰術)的想法
因為這個狀況, 只能達到遲滯對方上岸的陸軍前進
甚至守備旅的重型火砲被敲掉之後, 無法直接對敵登陸場造成威脅
就算調來足夠的裝甲部隊(打擊旅)進行鉗形攻勢,
可能要面對更多的上岸部隊..
另外, 還有很多細節就不多提了
簡單的說, 想要少死人, 就得更精良的設備和訓練
一年義務役就只能打低科技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