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egasus170 (魯蛇肥宅台勞+前義務役)》之銘言:
: ABC案:2500-3000噸,給我加強反潛,最好還要反潛直升機
: XYZ案:2000-2500噸,給我提升雷達系統,增加飛彈數量
: LMN案:4000+噸既然要新作就不該犧牲防空及反潛,雖然神盾不切實際,但是前兩項有
: 的都該裝上來
:
: 海軍的Alpha Gamma Beta 案:
: https://reurl.cc/MXRNnp
: 這時候請先放下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把三個方案跟你的認知綜合提出讓三個上校能夠接
: 受,你的上司海軍中將不會打你槍的企劃建軍案:包含預算成軍進程資源取得、專案產
: 出及產品使用配套戰術等各項條件。
輕巡防的問題是沒仔細定義,結果不上不下的,
防空型的性能取決於雷達,外不外購是其次,在我認為,要上雙雷達,才能滿足
對空搜索與對空射控的要求,
而戰力的限制在於能塞幾套MK41與海劍二,如果是一套/32枚的話,
那只能勉強說是自衛型的防空艦(以海劍二的有效射程來說),
反潛型海軍已經明說沒有機庫了,雖然還是有直昇機甲板可以運用,
但反潛的範圍與彈性會大幅縮減,
有兩點要注意的,
一,反潛型運用拖曳陣列聲納,其實防空型也可以裝,兩者甚無衝突之處.
二,反潛,防空兩型都想省掉艦體聲納,
拖曳陣列聲納適合長距離遠洋深海,
艦體聲納大可以搭配中高頻用於近岸淺海用,比較直接.
運用上,在台灣海峽執行任務,或直接跟監共艦,
船體聲納可以直接有效的提供支持,這時拖曳聲納反而不方便運作.
所以很難理解為什麼海軍想省這個錢,有先進說是減吃水,
但中高頻聲納其實不大,再怎麼說也不會比濟陽級更深.
總之,反潛型與防空型其實差異可能只在於
防空型有配備長程對空偵搜雷達,
反潛型則配備斜發的ASROC,
至於射控用的雷達,76砲,MK41/海劍二,增程型雄三(可能只有2X2)等等應該都可以共通的.
輪機用CODELOG,是個風險但又別無選擇,30節是個很重要的門檻,
而且又兼低速省油安靜,高速高反應快,
從海軍給的數據來看,八成是有整體方案可以買回來裝.
最後就是12節/2200浬(以上)的續航力推估偏低,CODELOG比較佔船艙空間也是缺點之一 .
滿載2500噸的話,其實已經沒有什麼空間選擇,而且不能有過多的期待,
一,防空能力僅於自衛,即便所謂的防空型也只是有比較好的預警能力與反應時間.
二,大洋反潛一定要搭配反潛直昇機,換言之,自己不能帶直昇機的話,必須有其他艦隻帶.
(如果作為反潛柵欄的組成份子之一的話,這不算是大缺點)
三,沒有艦體聲納,在近岸淺海會吃虧,特別是海峽內.
四,輪機有一定風險,並且預估續航力以其位階來說偏低一些.
至於造艦時程,那不算是缺點,因為根本辦不到的事,能算是缺點嘛?
基本上我認為海軍的招標會流標,
中信會去爭海巡船與港拖船的單,龍德的目標放在塔江後續艦與佈雷後續艇,
輕巡防艦對於這兩家來說風險太大,
台船手上有海巡與風電的單,什麼時候吃輕巡防艦是台船決定,
而不是海軍決定,台船有可能等條件成熟才會進場.
: 然後跟海軍實際上提出的方案比較一下,會真的很有趣喔!
以"幻想"來說,4500噸做到海軍的要求,也不是不可能,
基本上就是引入三體船體的設計才能滿足海軍的所有要求,
但海軍不可能在上面花十年的功夫磨一艦.
所以現實來說,6000噸差不多是合理的單體船的滿足點,
即便是這樣,海軍也必須煩惱吃水深的困擾,
當然,如果政府肯花個幾千億整理各個要港,那也不算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