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08221
原文摘要:
IDF戰機人才流失勿重演! 鄭文隆盼潛艦後續艦延續能量
潛艦造艦能量累積不易,鄭文隆有感而發地說,台船高雄廠員工約2100人,光是負責潛艦工
作者就有861人,等於3分之1的人力用在潛艦。雖然他不能從國家角度替軍方發言,但站在
台船的角度,這6年培養出許多造船工程師,走過陌生、摸索、失敗、成長到成功的歷程,
若第一艘潛艦工程結束,「後面(後續艦計畫)沒有跟上來」,人才恐怕就會散掉。
鄭文隆表示,我國研製IDF(經國號)戰機工作結束後,人才紛紛外流至南韓等國,且那些
都是30至40歲左右的青壯人才,「我們都很不希望(潛艦)像IDF一樣」。另外,台船相關
廠房、精密裝備都已到位,假如人才流失之後,才準備進行第二艘造艦工作,等於又要重新
蓄積一次能量,將會非常可惜。
「國防自主」政策使國防「MIT」能量得以開枝散葉,對於建立潛艦供應鏈亦幫助甚大,鄭
文隆表示,「海昌計畫」團隊在潛艦原型艦開工時,盤點「紅區裝備」數量為228個,其中
161項須仰賴進口,但如今,只剩76項須倚靠他國協助,其餘85項已找到國內廠商自製,換
句話說,若興建第二艘潛艦,就只有76項裝備須借助外援。這並非台灣沒有相關能力,而是
因為以前沒有市場,如今做出來了,也不見得比外國貴,這些能量,在後續艦一定用得著。
心得感想:
戰機跟潛艦差很多吧
海上的管到空中上來(誤)
另外教練機也是有在延續IDF的研發能量
外流至南韓是其中極其少數
至於對人家幫忙大不大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