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22 (裝配匠)》之銘言:
: 兩種迫砲車定位重複 構型簡單不符效益
: 根據雲豹裝甲車系原始規劃輪型迫砲車分為營級120公厘與連級81公厘,就是將原有的
: CM22、CM23履帶式迫砲車改用雲豹八輪甲車底盤,作戰性能並無太大差異。郭力升在
: 2015年接任步訓部指揮官後研發團隊參考美軍「史崔克」輪型迫砲車運用,決定建議陸
: 軍司令部將81迫砲車撤案他表示,因為兩者不僅定位高度重疊,同時國造的81公厘、
: 120公厘迫擊砲,都僅是搭配簡易光學瞄準鏡的傳統機械式火砲本體結構簡單、造價低
: 廉,依賴人力進行機動與射擊操作實在沒有必要加裝到造價高達6千萬至8千萬元的雲豹
: 甲車底盤上。
我好像又穿越了,在我那個世界,一開始雲豹是規劃後膛120迫砲的,202廠還特地改
了一門實驗品,但陸軍沒要,
後來陸軍要的是120迫與81迫搭配電動砲座,砲座可以降低後座力並自動帶砲與射控,
其中120迫還有半自動上膛裝置,這樣就不需要把迫砲彈抬高過肩.
2010年代初,軍備局測試了迫砲雲豹,發現窄到不行,這主要是雲豹原始設計的問題,
加上專利爭議,這才導致雲豹二代的出現.
等到軍備局弄好雲豹二代也整合好迫砲後,陸軍又不要了,
說前膛迫的射程與火力都怎樣怎樣,我們陸軍就是要後膛迫砲.
呵呵.我呸!
就算道理都說得通好了,那連級81迫也可以先做,把CM23替換掉呀,
我看不出來為什麼要把81迫砲車卡死?
: 至於火砲主體當時軍備局除了T-63式120公厘迫砲,另有射程可達10公里的XT-86迫擊砲
: 供兵監評選,但郭力升認為後者仍屬傳統舊式兵器,基於當時陸軍戰車營、機步營都有
: 營部迫砲排而各機步連也還編制連部迫砲排,總使用需求量超過200輛,具有完整規模
: ,因此仍希望軍備局202廠能參照AMOS系統全新研製國產的砲塔迫砲,而採用雙管型系
: 統,搭配資訊化射擊指揮一輛迫砲車便能打出一個連的火力效果,大幅提升機械化部隊
: 的作戰效能。
除非機械化連迫砲都改用120迫,但這有個問題,迫砲不能只看最大射程也要看最小射程,
連級如改用120迫往下銜接只有40榴,兩種曲射火力之間就會出現空檔,密度也不夠.
後膛迫砲雖然可做自動裝填,但其前端仍是手動的,引信設定就不講了,
主要是砲組必須按需求與要求抽藥片來控制迫砲彈的射程與飛行時間,
抽藥片後,才能把迫砲彈塞入自動裝填的彈鼓中.
而如果要凸顯後膛迫砲的平射能力,那麼做單管迫砲會比較好,因為單管迫可以配合
雙路供彈,因此可以快速切換彈種,
而雙管迫砲是每一管配一路供彈.
: 郭力升表示,雖然他在步訓部任職僅有短暫的1年半時間但雲豹CM34鏈砲甲車的全車作
: 戰測評、120公厘迫砲甲車、105公厘輪型戰車的建案需求都在這段期間完成確認。
呵呵,
戰砲車過高的問題是有的,但說穿了,當初陸軍的建案根本有問題,
戰砲車與迫砲車等等外觀看似一樣,但內裡其實不同,
如果一開始就有預想弄戰砲車,那麼雲豹二代應該優先配合戰砲車開發,
這樣以此底盤去開發迫砲車只需調整即可,
如同日本十六式戰鬥車與後續的迫砲車偵搜車一樣,
先開發迫砲車底盤,想套到戰砲車上,當然就是事倍功半.
這不是郭力升的鍋,但要拿出來當成功績講,也只能呵呵.
我個人是很喜歡AMOS這種迫榴砲,但陸軍則根本在亂搞與原地踏步,
迫榴砲的操作,運用,補給與彈藥,與傳統迫砲都不同,
以彈藥來說,兩者使用的彈種只有局部互通,原則上是只有彈頭部可互用,
不能直接互換使用.因此實際上需要兩種120迫彈藥系統.
也就是說,即便一切順利,整個雲豹後膛120迫砲也未必能在2030年以前進入戰備,
部隊還是用CM22與CM23,以及63式120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