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eom1a210343 (小黃)》之銘言:
: 一次世界大戰 前線機槍壕溝火砲
: 步兵衝鋒死傷大半之後搶到一兩個壕溝
: 但敵人只是退到比較後面的壕溝而已
: 縱深不夠就繼續挖 打不完的壕溝戰
: 直到一戰後期坦克出現 擁有突破和衝擊能力
: 才開始有較快的推進速度
實際上一戰末期的坦克並沒有造成所謂較快的推進速度
畢竟當時的坦克故障率非常高,時速也只有跟步兵小跑步一樣快
更別提火力和防護力都是相當有限
會把一戰末期的戰況歸因於坦克其實是非常誤導性的
實際上1918年的幾場重大戰役幾乎都還是以炮兵和步兵為主
坦克在1916~1918年間的運用,雖然有其效果,但是只是非常輔助性的
通常會討論一戰的坦克,會討論到康布萊戰役
但是英軍在初步突破之後很快就停滯還被德軍反打
後來皇帝會戰、第二次馬恩河、百日攻勢,坦克有用但也都消耗很快
在巴勒斯坦戰線,英軍坦克在加薩還被鄂圖曼軍直接打爆
一戰末期有一些重大突破甚至還是靠騎兵來達成的
(戰術比較像是現代的摩托化步兵)
: 二戰不用說 裝甲部隊在戰鬥初期大量死傷之後
: 一旦突破防線 配合後方百萬填線步兵
: 就是包圍殲滅敵軍 期待快速結束戰爭
然而二戰也已經出現不少戰役顯示出有可能組織強力的防禦
更別提韓戰或中東戰爭,陸續出現更輕便且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像是西線盟軍打到齊格菲防線,就耗了好幾個月才成功突破
義大利戰線的軸心國部隊更是倚靠山地進行多層防線的阻擊
基本上戰爭型態從二戰以後已經有很大的變化
像是軍隊的高度摩托化,遠比二戰更具機動性
或是長程火力的技術,通訊,電子作戰,等等各種領域
除非能夠有效取得壓倒性的各方面優勢,否則要突破恐怕還是很困難的
: 但目前烏克蘭的反攻對死傷有所控制
: 裝備也很寶貴
: 所以步步為營 小心翼翼
: 推進緩慢 死傷可接受
: 只是這樣不會讓俄軍又加強縱深嗎?
: 那基本上會變成比消耗 北約VS 邪惡軸心
: 還是說烏要戰機支援 才能更好的縱深突穿呢
麻煩多看地圖,不要湊文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