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鐵幕中的異數: Sa vz.58突擊步槍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2023-08-09 00:14:08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可全自動射擊的突擊步槍:StG44。
https://i.imgur.com/eKI0Lot.jpg StG44
使用比標準步槍7.92x57mm毛瑟子彈更小的7,92x33mm Kurz中間威力子彈,
在後座力(攜彈量)與射程(殺傷力)中取得平衡,堪稱劃時代的輕兵器。
深切「體會」StG44威力的蘇聯也在二戰中開發出自家中間威力子彈:7.62x39mm M43,
https://i.imgur.com/6UxkohH.jpg 7.62x39mm M43
並在二戰後推出使用M43子彈的半自動步槍SKS,與突擊步槍AK47。
https://i.imgur.com/OxWDPpk.jpg SKS半自動步槍
https://i.imgur.com/O4Vb2LJ.jpg AK47突擊步槍
蘇聯原打算以SKS做為一般步兵的標準步槍,AK47替代班長手上的PPSh等衝鋒槍,
經過幾年的驗證,發現AK47完全可以取代SKS的功能,沒必要配備兩種槍。
在SKS總設計師西蒙諾夫帶頭建議下,蘇聯在1950年代全面換裝AK47突擊步槍。
華沙公約組織成立後,蘇聯挾軍政實力要求成員國的武器要標準化(蘇聯化),
7.62x39mm M43自然被選為標準步槍彈,成員國紛紛向蘇聯取得AK47的生產授權。
只有一個國家雖然接受M43子彈,卻特立獨行開發出國產突擊步槍,
也就是接下來要介紹的Sa vz.58突擊步槍。
伊日‧塞爾馬克於1926年2月15日在捷克的皮塞克出生,
https://i.imgur.com/YT38mtl.png 伊日‧塞爾馬克
https://i.imgur.com/XLOfSHq.jpg 伊日‧塞爾馬克
塞爾馬克1940年完成義務教育後,為溫飽做起工匠學徒,開始涉獵機械技術。
1942年進入當地工業學校就讀,度過二戰後的1946年,塞爾馬克在友人的引薦下,
前往首都布拉格參加兵工廠的招募考試,順利錄取後進入兵器設計部門。
塞爾馬克從繪圖員做起,跟著幾位設計師學習,
他第一種共同掛名設計者、並投入量產的槍械是CZ 247衝鋒槍。
https://i.imgur.com/BOTCcsV.png CZ 247衝鋒槍
這把使用開放式槍機、9x19mm口徑子彈的衝鋒槍性能平淡無奇,量產數量極少。
捷克軍方很快就招標尋求新的衝鋒槍,參賽者中一位設計師雅羅斯拉夫‧霍爾切克,
率先提出槍機向前延伸包住槍管一部份,而不是完全位於槍管後方的包絡式槍機設計,
加上類似手槍的彈匣握把以及摺疊槍托,可大幅縮短整槍長度。
其他競爭者紛紛仿效、推出類似的樣槍,
https://i.imgur.com/BN2Pi5r.jpg 霍爾切克的樣槍CZ447
https://i.imgur.com/4Ghz3tm.png 另一款類似的樣槍ZK476
塞爾馬克當時作為霍爾切克的助手,與其他同僚一起協助完善霍爾切克的設計,
在1949年被採用、命名為Samopal Vz. 48a,後來又改名為Sa 23,摺疊槍托版為Sa 25。
https://i.imgur.com/ADZSRCA.jpg Sa 23衝鋒槍(9mm口徑)
https://i.imgur.com/FpLd1Oa.jpg Sa 25衝鋒槍(9mm口徑)
Sa 23使用9x19mm口徑子彈,然而1950年捷克為了向盟國蘇聯示好,
軍方下令將口徑改為蘇聯的7.62x25mm TT手槍彈,塞爾馬克參與了修改口徑的工作。
修改後的衝鋒槍型號改為Sa 24/26,已生產的9mm版槍只好轉給警察使用。
https://i.imgur.com/6iVBl2H.jpg Sa 24衝鋒槍(7.62口徑)
https://i.imgur.com/BNSrxFT.jpg Sa 26衝鋒槍(7.62口徑)
累積幾年經驗後,塞爾馬克開始嘗試獨立設計武器,
把目標放在當時最熱門的新星:突擊步槍上,經過幾年研究、試製、改進,
塞爾馬克初次以自己的名字掛首位、參加軍方的「重型衝鋒槍」標案。
跟蘇聯剛採用AK47時的心態相似,捷克軍方起初打算生產一款較大支的衝鋒槍,
來輔助使用同口徑中間威力子彈的半自動步槍:Vz.52。
https://i.imgur.com/OMhqhvE.jpg Vz.52半自動步槍
1953年,有三組人馬參與這件重型衝鋒槍標案,
第一組是知名兄弟檔:寇斯基兄弟(後來的CZ 75手槍設計者)的ZK 503,
https://i.imgur.com/WM0Nxd8.jpg ZK 503
第二組是ZB-26機槍的原設計者:瓦茨拉夫‧霍萊克的ZB 530,
https://i.imgur.com/zeCeF86.jpg ZB 530
第三組則是最年輕的塞爾馬克,推出CZ 522。
https://i.imgur.com/V2YCQ0b.jpg CZ 522
1954年,由於國家介入兵工廠的改組,塞爾馬克被命令轉調至布爾諾的兵工廠,
在那裡聽到軍方將他的樣槍打回票的消息,其他兩組畢竟都比塞爾馬克資深、有名的多。
不過其他兩組前輩也沒太好過,捷克軍方要求新槍必須在蘇聯通過該國軍規測試,
蘇老大哥點頭同意後,捷克軍方才會考慮購買。
命運弄人的是,塞爾馬克調到布爾諾後,成為另一個競爭者前輩:霍萊克的同僚。
https://i.imgur.com/7S0mvFd.png ZB-26機槍的原設計者瓦茨拉夫‧霍萊克
https://i.imgur.com/lRSwgBl.jpg ZB-26機槍
霍萊克其實已退休,但養老金不夠養家活口才回到公司「打零工」。
面對曾為競爭者的後生晚輩,霍萊克非常熱誠的向塞爾馬克講解ZB 530,
並提出許多用於改善ZB 530的點子,儼然已將對方看作自己人。
然而塞爾馬克卻沒有機會真正吸收霍萊克的畢生功力,1954年12月,
霍萊克心臟病突發猝逝,當時塞爾馬克才剛到布爾諾兩個月。
1955年華沙公約組織正式成立,重型衝鋒槍再度遇到先前Sa 23改口徑的問題。
重型衝鋒槍原本要採用與Vz.52相同的捷克國產7.62x45mm口徑子彈,
在蘇聯強大壓力下,捷克軍方要求把子彈口徑改為蘇聯的7.62x39mm M43,
同時擷取蘇聯用AK47替換SKS的經驗,用新槍取代Vz.52半自動步槍。
https://i.imgur.com/HeLdOuF.png 左為捷克的7.62x45子彈,右為7.62x39mm M43
繼續閱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