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奧本海默是原子彈之父的講法有被質疑過嗎

作者: rheumatism (風濕爺)   2023-08-14 22:29:48
※ 引述《joanzkow (星浪)》之銘言:
: 我們知道原子彈計畫從構想、研發到真正完成是很多人的成果
: 奧本海默是計劃領導人,從廣義來說他是原子彈之父沒有問題
: 但就真實性來講,如果眾多20世紀偉大科學家的集思廣益
: 原子彈也不可能在那時候就完成,曼哈頓計畫的偉大跟重要性凸顯而出
: 但對於歷史不清楚的人而言,原子彈好像就是奧本海默一個人發明的?
: 這樣對其他參與者是不是不太公平?還有泰勒似乎很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氫彈之父?
: 不是每個人都會熟讀歷史,不是每個人都會去電影院看奧本海默
: 甚至很多人看到宣傳產生出一個很大的Q:原子彈不是愛因斯坦發明的嗎?
: 在當時是否有其他聲音提出異議?覺得奧本海默一個人獨攬所有的世俗掌聲呢?
: 這讓我想起臉書創辦人是柏克柏,但有看相關歷史或電影社群網站人
: 都知道是一群人一起協力打造出來的,但最後都被祖克柏趕出臉書公司了
: 回過來說,像這類歷史中重要軍武,或是重大軍武發明
: 多數都是集體創造嗎?想問問原子彈跟奧本海默在當時跟後世的真實評價,謝謝
常言道,歷史是任人化妝的小姑娘
我會略為修改,歷史是任贏家化妝的小姑娘
若以時間序列來看歷史,是一連串的"巧合",在適當的時候,迸發出蓄積已久的能量
就以原子彈來說吧
如果查兌克沒有發現中子(或者說解釋發現的現象),就無法誘發核分裂
發現中子之前,先發現兩種帶電的粒子,質子與電子,讓"原子說"有進一步的突破
更往前推,至少要先有電吧
然而,即便有電,沒有玻璃製成的真空管,如何觀察電子束偏折?
為何歐本海默被評價為原子彈之父,這跟李高佛是核動力海軍之父一樣
如果聽起來還是很抽象的話,那就舉個例子吧
話說114還在北京時期,
校長梅貽琦1911年入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研究電機工程,1914年夏畢業,獲工學士學位
若以學歷與學術成就論,一堆教授海放梅校長
但若沒有梅校長,這些學術地位崇高的學者也很難聚集在一間學校,
或者因文人相輕,烏煙瘴氣
這樣類比應該比較有感覺,
沒感覺的話也不能怪我,帶過專案就會很有感覺了
從整個計畫的完整度來看,計畫主持人不僅是黏著劑,更是潤滑劑(不是KY那種...)
能夠加入曼哈頓計畫的人,都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即便是沒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不是因為平凡,而是諾貝爾獎得主太耀眼
比如這本書
Genius in the Shadows: A Biography of Leo Szilard, the Man Behind the Bomb
https://www.amazon.com/Genius-Shadows-Biography-Szilard-Behind/dp/0226468887
再強的光,在太陽旁都顯得黯淡失色
再者,能不能獲得諾貝爾獎,有一部分是運氣
比如,費米以發現超鈾元素獲得193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雖被證實是烏龍,但沒被撤回諾獎
以理論證明核分裂,以即化學分析分裂產物的科學家團隊,
哈恩(Hahn,化學)、施特拉斯曼(Strassmann,化學)、
梅特納(Meitner,物理)、弗里施(Frisch,物理)
僅有哈恩獨得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因為梅特納是猶太裔
費米,則趁著領諾獎,帶著全家一起逃到美國,後來催生出世界上第一台反應器
(費米妻子是猶太裔)
這段故事可參考 https://youtu.be/cjBUh69mQ_8?t=179
如果當時費米沒放砲,沒拿到諾獎,那歷史發展可能會有些波折...
這也是歷史有趣的地方,越挖越深,越值得細細品味
除了政治力對諾獎的影響外,研究領域也隱含運氣的成分,
一命二運三風水,這種例子實在太多了...
比如,當初如果我沒念核工,也不需要當個天橋底下說書的...
廢話說太多了,回歸正題
曼哈頓計劃中,沒有一個人是多餘的,而是環環相扣的齒輪,
推動一台國家注資的巨獸,由歐本海默掌舵
與其說歐本海默發明原子彈,不如說是將原子彈之父這個稱號,
賦於歐本海默這位掌舵手
這週五會上新曼哈頓計劃影片,橡樹嶺熱擴散法濃縮鈾
有興趣的網友請多多支持...
我也不知道為何當年會選核工...
現在,我只想當個好野人...
作者: Federerstone (費德爾)   2023-08-14 23:08:00
時勢造英雄,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撐起掌舵手,既然成功了,給予掌聲是不需吝嗇。
作者: Hohenzollern   2023-08-15 03:23:00
共產主義某些概念很好 但就敗給了人性蘇聯更把共產主義玩成偶像崇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