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淺談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建造案、雷達與

作者: sfsm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   2023-09-19 00:41:27
※ 引述《lookinto (一個人的日子)》之銘言:
: SPS-48E跟SMART-S或Type-997相比
: 沒上文樓主或推文大大所說的那麼不堪
: 主要是SPS-48E功率高 對RCS為5m^2
: 的最大偵搜距離 比SMART-S 或
: Type-997 的最大偵搜距離 多出約120~
: 200km 即使跟戰機接觸SPS-48E需掃三
: 次 約24秒 才能確認目標並開始追蹤目標
: 但這120~200 km的超額偵搜距離
: 以一倍音速的戰機迎面飛來 也還需要
: 350~580秒的飛行時間 減去24秒 三次
: 掃描時間 還是提供基隆級艦326~556秒
: 的反應時間 如果判斷威脅大 基隆级艦的
: SPS-48E還可以停止轉動 由SPS-49
: 負責搜索 讓SPS-48E固定方位 加快
: 掃描偵搜速度
所以我不是說『和紀德級各有千秋』嗎?
而且你重點過度放在距離了,
忽略了轉速對於目標更新頻率的影響力。
因為成本因素無法配備四面盾,
那就需要加快雷達轉速來提高搜索更新率。
如果船艦甲板空間足夠,就會配置一套長程雷達和一套中程雷達。
例如法國地平線級和英國45級
(好啦,45級那套Sampson雷達已經算是長程雷達了,
但是它能轉很快而且還是兩片雷達)
反觀空間不足,就會只裝一套中程雷達
例如法、義的FREMM,英國的26級、31級。
或者裝上一套長程雷達再加上一套短程雷達
台灣的成功/派里、康定,南韓的KDX-2
都是類似的配置。
長程雷達體積大、搜索距離遠、旋轉速度慢,
中短程雷達體積小,能快速旋轉,缺點就是距離不遠。
兩者互補發揮最大效益
空間不足的船艦就只能用一套中程雷達或是長+短配置。
但是...紀德級卻是用兩套長程雷達...
當然這要是要看紀德級的升級演變,
最初紀德級只有一套SPS-48,
90年代的NTU升級計畫才加上另外一套SPS-49
會這樣搞的根本問題就是美國海軍沒有自己的中程雷達可用,
他們也不屑用,畢竟中程雷達就算每分鐘能60轉,
還是比不上神盾的四面盾牌更新速度。
就算SPS-48E可以固定方位加快處理效率
但是面對多方位的飽和攻擊的能力也是無能為力
(你該不會對SPS-49有什麼期待吧?)
或許美國海軍也不想花太多功夫在紀德級上吧?
柏克級更香不是嗎?
: 除了基隆級的SPS-48E之外 成功級的
: SPS-49 與康定級的木星雷達 都提供
: 了約300km左右的偵搜距離 而習慣
: 了長偵搜距離的好處與實用的海軍 會在
: 震海計劃定出300km的最大偵搜距離
: 的規格 就不必覺得太意外了
這才意外好嗎...
一般來說巡防艦都是配中程雷達,
然後由配備長程雷達的驅逐艦、巡洋艦以資料鏈提供訊息給巡防艦。
鬼島海軍開出的震海計劃標準,
其實就是要在4530的噸位限制下擁有驅逐艦的戰力。
如果你要在4530這種噸位上有300公里的搜索距離,
最好的做法就是用SPS-49再搭配4張小盾牌。
因為SPS-49不重,只有1.4噸
但是還是很難...
就以荷蘭的SIGMA 11515巡防艦為例,
4400噸搭配Thales的SM400小神盾(最大搜索距離250公里)
就已經把空間全都吃光了...
https://www.facebook.com/military.flak/posts/1641262169395844/
4530噸的空間限制下,一套長程單面雷達+一套中程單面雷達
才是最有可能辦到的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