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看戰爭評論,無論是網民還是專業人士
似乎都有一種觀點,
一直進攻就是情勢好,就即將取得最後勝利
一直防守就是情勢差、就等著最終失敗
可就歷史來看,從來就不是這麼回事
戰略上的攻守互換本來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況且現在烏俄戰爭已經進入一戰二戰的消耗
戰模式,拼的不是高科技而是物資與人命
這本來就不是現代西方國家習慣的戰爭模式
反而俄羅斯及其依仗,中國北韓
這種專制國家最適合消耗戰
他們科技或許不如人,但壓榨欺騙勒索人民
那是一流的
要快速打蠃這種戰爭
除非北約所有國家集體進入戰爭狀態,
犧牲經濟民生甚至人權
用大量物資壓垮俄羅斯,這顯然不實際
一般來說,防守方的損失會低於進攻方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所以烏克蘭用防守消耗俄羅斯的人命物資
等等的戰爭潛力有什麼問題?
俄羅斯短期時間內拼命壓榨自己的戰爭資源
烏克蘭背後的北約在不影響經濟的前提下
慢慢輸血,在防守態勢下慢慢消耗俄羅斯
不對嗎? 難道硬著頭皮無腦衝才正確?
更別說現在拉鋸的主要戰場在烏東
暗黑一點來講,烏東本就是俄粉大本營
前幾年還一直鬧著要回歸俄羅斯
這也是普丁開戰藉口之一,這些俄粉家園被毀
人大量傷亡,流離失所,對烏克蘭究竟好還是壞。這還未可知呢
所以為什麼烏克蘭轉入防禦,
馬上就冒出一堆失敗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