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須為原新聞標題且從頭張貼 ※
1.新聞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https://bit.ly/3ULltzH
2.新聞來源︰
美國之音
3.完整新聞標題
※ 內文請完整轉載標題 請勿修改與刪減 ※
※ 注意發文標題 為原始新聞標題從頭張貼 切勿修改與刪減 ※
英智庫:中國準備在印太地區打一場“持久戰”
4.完整新聞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在一
份最新公佈的報告中指出,中國軍方近期以來關於軍事動員和軍民融合的相關作為,顯示他
們借鑒俄烏戰爭的經驗,意識到未來在印太地區的戰爭將會是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並且為此
展開準備。
在俄烏戰爭將滿兩年之際,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於2月13日發表《2024軍事平衡》(The Mili
tary Balance 2024)年度報告,對全球170多個國家的軍力展開評估。
英智庫警告“不安全的時代”
報告中描述當前全球軍事安全的特徵是某些大國主張“強權即公理(Might is right)”,大
膽運用軍事力量伸張其權力,迫使民主國家之間加強國防合作,尤其是俄烏戰爭的爆發更加
劇了印太地區國家對於身旁軍事強鄰的擔憂。
報告編輯沃爾(Robert Wall)在2月13日的發布會中直言,現代化軍事能力的推動者已經從
俄羅斯變成中國,北京對於高超音速載具(HGV)等新武器的研發引發美國高度關注。
軍費是評估風險最直觀的數字,報告中詳列2023年中國國防開支成長5.4%,達到1.55萬億
人民幣,是連續第29年成長,預估2024年全球國防開支將超過去年,達到創紀錄的2.2兆美
元。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國防經濟專家麥克格蒂(Fenella McGerty)在記者會中指出,北京的
軍費擴張正迫使周邊國家如日本、韓國、澳洲及台灣,以不符自身經濟成長率的比例快速提
升軍費。
她說:“在過去幾年中,我們確實看到了戰略因素在發揮作用,認識到需要花費更多資金來
維護區域安全,特別是考慮到對抗中國的影響力。”
借鏡俄烏戰爭經驗中國修法應對「持久戰」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另外引述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中國安全與國防政策高級研究員
溫玫雅(Meia Nouwens)的說法指出,俄羅斯原以為會在幾天之內擊敗烏克蘭,卻至今深陷戰
爭泥淖。
中國看到了教訓,正在透過修改法律以及加速整合軍民資源,以應對未來可能的「持久戰」
。
溫玫雅分析,中國最近放寬預備役軍人返回原部隊服役的規定,並允許軍隊使用民用基礎設
施及燃料庫存,都表明北京已經認識到一旦印太地區發生衝突,不會是他們原先設想的「突
擊後來迅速致勝”,轉而承認潛在衝突恐將是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事實上,中國於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人員法》,就曾被外界解
讀是為一旦武力犯台,需要擴大「徵兵令」的準備動作。
隨後新修訂的《徵兵工作條例》中更明定,自2024年起,原先退出現役的士兵自願應徵且符
合條件者,可以批准再次入伍,並優先安排到原單位或同類崗位;條例中規定,可以對高校
直接分配徵兵任務,被認為有效提升解放軍整體素質,特別著重於精通技術及工程領域的大
學生。
在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沈明室分析,解放軍在2015年「軍改」之後,
每一個集團軍編成6個戰鬥旅,總計戰鬥部隊約有3萬人;
另外一說是解放軍打台灣分三路進軍,也就是至少3個集團軍、近10萬兵力,但若藉鏡俄烏
戰爭,這樣的人數恐怕不足以一擊征服台灣。
因此,沈明室認為,中方近年來成立戰爭動員辦公室,以及下令各省做好動員作戰準備,都
是為了應付持久戰。
沈明室告訴美國之音:「譬如有人說中共(攻台)第一波的登陸大概會有10萬人,其實還是遠
遠不夠,因為如果它分三個方向(登陸),一個方向3到4萬,登陸作戰(攻方)要5倍到10倍的
兵力,
台灣只有1萬人就足以打敗3萬到4萬登陸的部隊。」中共「
軍民融合」體系強化戰備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國國防大學中國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長馬偉寧(Brendan S. Mulvaney)
在回覆美國之音的電郵中指出,中共長期推動「軍民融合」體系,就是為了在發生危機時以
商業經濟支持解放軍,且不僅限於民用基礎設施及燃料儲備。
馬偉寧指出,一旦「軍民融合」體系與《國家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將更廣泛地賦
予中國政府和解放軍用國內民用或商業資產的能力。
然而,馬偉寧認為,中國軍力仍處於建設階段,所以除非台灣政府宣布獨立等意外事件,刺
激習近平下令解放軍開戰,否則中共更願意選擇先實現其現代化目標,打好地緣戰略、金融
和經濟基礎,確定能夠承受民主國家製裁的風險,再考慮採取軍事行動。
馬偉寧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受到西方制裁所經歷的一切才是中國真正學習到攸關地
緣戰略的深刻教訓。
學者:放寬「二次入伍」恐因少子化、經濟疲軟
在台灣北部新北市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則認為,除了戰備所需
之外,
解放軍開放退伍軍人「二次入伍」還有社會及經濟層面的考量。
首先是中國日益嚴重的少子化問題,加上年輕人從軍意願低落,軍方轉而吸收受過訓練且有
經驗的預備役人員;
另一方面,社會上嚴峻的就業問題也增加退伍軍人重披軍裝的意願。
林穎佑說:「就是現在中國的經濟狀況不好,大家想要回去(部隊)。我外面有好的工作,我
幹嘛回去跟你玩?所以他們也鼓勵有更多的人,在外面找不到工作的話,那你願意回來軍隊
,我們也歡迎你。」
值得觀察的是,儘管2023年解放軍接連發生火箭軍高層遭“團滅”,甚至國防部長李尚福也
被罷免的嚴重貪腐案件,但分析家普遍認為,不能因此輕忽中共發動軍事行動的企圖及能力
。
在13日的發表會中,國際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溫玫雅指出,外界很難透過公開資訊評估貪
腐指控以及高層人事異動對於中共發起台海衝突的影響,但她認為,總體而言,解放軍仍處
於快速發展。
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沈明室同樣認為,貪腐案件只能視為“片段的事實”,若以此認定解放
軍已經不能打仗,就顯得太過天真。
沈明室指出,相較於作戰能力,同樣值得觀察的是解放軍高層與習近平之間的關係,
許多將領認為沒有必要打台灣,對於要同時對抗美國的干涉也缺乏信心,更是影響軍事作為
的關鍵。
分析指台灣利用「持久戰」嚇阻中共
沈明室進一步分析,近年來台灣修改國防戰略,從過去的濱海決勝、灘岸決戰延伸到「殲敵
於城鎮陣地」就是旨在強化國土防衛作戰,讓解放軍認清一旦犯台勢必難以速戰速決,而會
深陷「持久戰」。
他說,中共也會思考陷入持久戰的情境,所以最近對於武統台灣「話沒有說得像過去那麼滿
」。
在美國加州的網路軍事節目主持人馬克則表示,雖然台灣軍事準備仍顯不足,但在美國協助
下強化軍工產能,以及延長義務役軍人役期等作為都能提升對於中共的有效嚇阻。
馬克說:「隨著整個國際環境的改變,台灣也慢慢受到影響,就是整個國家的國民意識甦醒
,對於中國來講,這也是難以下手的重要原因。另外就是東亞的局勢在改變,特別是日本和
韓國戰備意識正在增加,對台灣還是影響蠻大的。」
馬克認為,同樣是藉鏡俄烏戰爭經驗,烏軍屢立戰功的無人艇就很值得台灣學習。憑藉台灣
科技實力,生產這類低成本,大量裝備的武器不在話下,卻能有效發揮「不對稱戰力」。
美國學者馬偉寧也認為台灣國防正走在正確方向上,透過不對稱戰術將自己武裝成刺蝟。他
說台灣地理位置易守難攻,軍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專注於強化讓敵人更難以從海上跟空中入
侵的軍事準備。
5.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外國跟台灣對中國再次徵兵的政策的因素看法不同,但都認為是為了戰備需求。
同時學者專家也認為中國藉由烏俄戰爭體會到速戰速決幾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怎麼在開戰
之後維持作戰的能量才是重點
由報導或多或少得知解放軍的徵兵作戰並非空穴來風,並非一昧相信對方不會有所企圖,該
防的還是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