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海軍最老軍艦 終於要開始汰換
我國海軍至今仍有不少二次大戰期間建造的「人瑞」級艦艇,除了兩艘茄比級潛艦「海獅
」(SS791)與「海豹」(SS792),以及「中字號」戰車登陸艦(LST)之外,就是俗稱
「大字號」的救難艦。其中舷號ATF551的「大萬」號拖船,1942年12月成軍服役,是海軍
現役艦艇當中最老的一艘。現役大字號包括5艘遠洋拖船(ATF)、2艘救難打撈艦(ARS)
,其中只有「大台」號(ATF563),是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才成軍。
相較於作戰艦艇甚至兩棲艦艇,大字號都是艦隊中少被關注的灰姑娘,也因此其汰換計畫
,比其他艦艇更慢。108年度國防預算中,終於開始編列新型救難艦方案。依據預算書指
出,新型救難艦將「擔任本軍艦艇海上遇險救難、拖帶及大型無動力載台(浮塢、靶船、
工作平台等)海上拖帶任務為主,協助其他公務單位及民間船舶海上救難,聯合搜救及人
道救援任務為輔」。
海軍近年建造新艦,都先造一艘原型艦,評估修改設計後再進行量產,這次救難艦也不例
外。預計第一階段編列36億5800餘萬元,採購一艘原型艦:相較之下,其他幾個同樣在進
行原型艦建造的計畫,開銷都大得多:新式潛艦是493億餘元、兩棲登陸艦是73億餘元、
飛彈巡防艦是245億餘元。計畫年度是108至112年,這也代表多數現役大字號,應該會服
役到112年之後。
國防部官員透露,救難艦不必裝置複雜的戰鬥系統,屬於成熟儎台,在市場上不乏已獲驗
證的優良設計,基本上以現貨採購模式建案,依海軍開出的規格辦理招標。至於艦上的火
砲、通信等裝備,則由海軍自供。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334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