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軍中神祕現象…為何最先升官者 最後官位

作者: agiko (氣質風亞小知)   2019-07-22 12:26:39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3/3943189
軍中神祕現象…為何最先升官者 最後官位往往非最大?
2019-07-22 11:00:00聯合報 記者程嘉文/報導
今年7月1日晉升的中、少將,一共只有19人,創下史上空前低紀錄。軍人的晉升之路上,
箇中有什麼「玄機」?
●最大競爭對手 是老同學
不同於一般公教人員只有「退休」,軍人分為「退伍」與「除役」:前者是由部隊退下,
由現役轉為後備役,如果遭遇戰爭等狀況,仍會被徵召服役;一直到屆滿「除役」年齡,
才完全解除被動員的可能性。
軍隊要求成員維持精壯,因此不同階級的官兵,退伍與除役年齡都不一樣:一般同梯次入
行的公教人員,多年之後,彼此職位高低可能有很大落差;即使不求升官,還是可以在基
層職務安身。
但對於職業軍人,尤其是軍官而言,軍旅生涯就是不進則「退」的競爭:每個人都必須在
固定的幾年內,升到某個階級。如果早了,還輪不到你晉升;如果到了時候升不上去,就
得要退伍,沒有重起爐灶的機會。
對於同年軍校畢業的軍官,他們在校時朝夕相處,又共同經歷嚴格磨練,彼此感情往往遠
超過外界「文」學校的同學。然而跨入中年之後,最可能威脅自己發展的,就是當初的老
同學們。因此軍中往往出現,曾經「同穿一條褲子」的死黨,因為瑜亮情結而變成敵人,
往往要到退伍後,才有機會重修舊好。
●退伍看年齡還是年資?不一定
依據國軍現行制度,各階層軍人除役年齡:二級上將70歲,中將65歲,少將60歲,校級軍
官與士官長58歲,尉級軍官與上、中、下士為50歲,志願役士兵45歲,義務役士兵36歲。
退伍年齡比較複雜:將級軍官均以實際年齡為標準,二級上將是64歲、中將60歲、少將57
歲。士官方面,士官長是58歲,上、中、下士為50歲。換言之,士官的退伍年齡與除役年
齡相同,可以一直幹到最大年限,然後退伍時直接除役。
至於校級、尉級軍官,則不算年齡,採取「任官」(軍校畢業或受完訓練,正式成為軍官
)年限:上校30年、中校26年、少校22年、上尉17年、中尉與少尉12年。如果到達年限,
未能更上一層樓,就要退伍。
志願役士兵同樣也採「年限」而非「年齡」:如果未升為士官,擔任上等兵最多10年。
●服役期限突延長,歡送完了不退伍
現行的校級、尉級軍官服現役最大年限,是在民國106年10月,立院修訂「陸海空軍軍士
官服役條例」而延長了兩年。當時提案立委解釋,如此是為「解決國軍人力不足之問題,
提高軍官留任意願」。
由於政策頗為倉促,許多原本馬上要退伍的軍官,突然可以延任兩年。由於這時蔡政府已
表示要推動年改,大家預期未來終身俸必然下跌,留任不但可繼續領現役的薪水,同時還
能提升年資,未來被砍時有較多「本錢」,因此紛紛留任。
於是106年底,國軍各單位都發生,退伍人員獲得長官頒贈獎章、接受同事們設宴歡送,
臨時又不走了的狀況。原本已經奉派接任前輩職務的人,突然被凍結在原地,成為最大受
害者。
另外,國軍的缺員問題,主要發生在中尉以下的初級軍官,延長兩年所導致的,卻是校級
以上大塞車。許多本來以為可以占缺晉階的人,都得繼續等一等。
●快速升官沒什麼 占不占缺才是重點
軍校同學畢業,在尉級軍官階段,大家升官進度差不多,進入校級之後,每人的表現與官
運,就高下立見。以近年狀況而言,陸軍的兵科軍官(步兵、砲兵、裝甲)約在畢業任官
24年時,出現第一位少將,海空軍或政戰,則要落後1~4年。
軍中也流傳,同期同學當中,「最先升官者」往往不是最後「官最大者」。這個現象的一
大原因,是過去將官有一個「八年條款」:如果晉升後八年內,都未占缺更上一層,即使
年齡未到退伍標準,也必須提前退伍。
換言之,有人比同期同學先「躍龍門」,若無法再度被長官刻意拔擢,而僅被「一視同仁
」看待,就可能因「八年大限」而提前飲恨;等到職缺騰出,可以占缺晉升的,反而是「
大器晚成」的同學。
不過這種制度也形同,懲罰表現最出色、晉升最快的將領,因此配合這次年改,「八年條
款」被改成「十年條款」,以減少「少年得志大不幸」狀況。不過此舉也造成,多位原本
將被八年條款逼退的將軍,又可多留兩年,導致人事大塞車。今年7月1日晉升的中、少將
,一共只有19人,創下史上空前低紀錄。
●小時唸書耽誤…將軍老大徒傷悲?
在升學道路上,不是每人都一帆風順,有人成績欠佳而重考、留級,有人因志趣不合等問
題而轉校。這種年歲的差異,在多數職場上沒太大影響,但對將軍們的晉升,卻往往變成
關鍵。
校、尉級軍官,是以年資決定退伍期限,任官時的年齡,對其影響不大。升上少將之後,
若想進一步升中將,或是中將爭取上將,當初求學過程有無耽誤,就有至關緊要的影響。
軍人必須先奉派擔任高一階的職務,占缺後才能升官。如果沒有高階職務開缺,就不可能
晉升。因此如果當初唸書較「坎坷」,任官時年紀比同學大,此時就格外吃虧:因為自己
到達退伍年齡時,同學們卻還有一、兩年(甚至更多)的「續航力」。
因此軍中歷年都不乏,有些人表現獲得長官與同僚肯定,偏偏就是年齡大了幾個月,等不
到前輩卸任,最後只好感慨「小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而黯然退伍。
●刻意提前退伍 傳為美談
然而也有上級將領針對類似情況,刻意提前退伍,讓學弟來得及占缺晉升。如此雖然終身
俸金額有一些影響,但必定贏得對方的感激,在軍人圈子裡,更會被傳為美談。
國軍的將官退伍,是以實際年齡為準,例如少將是57歲、中將60歲;校級軍官則是以任官
(成為軍官那一天)年限為準,例如上校是30年。
因此對於將軍而言,如果小時候曾經重考、留級,就會老大徒傷悲,到時候比起同學,就
是續航力不足,升不上去。甚至同一屆當中,也是年紀愈小愈佔便宜:舉例,前任政戰局
長聞振國中將與現任局長黃開森中將,都是政戰學院70年班畢業,這一屆的應屆同學,是
「47年9月至48年8月」出生。聞振國是47年10月,黃開森是48月8月,因此聞在去年11月
退伍(滿60歲),黃開森接任,還可以幹大半年。
早年大陸時代,因為戶籍登記不確實,戰亂期間又常有為了當兵提前謊報歲數的情況。後
來這些人來台灣之後,就出現為了延後退伍,把自己年齡「改回年輕」的例子:至於到底
是回到真正的年齡,還是蓄意假裝年輕來躲避退伍,類似電影「香蕉天堂」的例子,就只
有當事人知道。隨著現代軍人都是來台之後才出生,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
另外,為了年改的緣故,蔡政府宣布把各階級軍官的服役年限都延長兩年,因此也造就了
這兩年軍中大塞車、大家無法晉升,導致其低無比的將軍晉任人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