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恕刪。覺得有些概念沒有溝通清楚,不好意思讓小弟再囉嗦一下。
現行後備定位就是沙灘炮灰,即使對這個做法不滿意,但既然陸軍黃埔腦規劃如此,就只
能在這個架構下盡力執行。畢竟編裝跟定位動不了,就只能盡量從訓練著手努力。因此一
開始就說,增闢野戰訓場跟提高全軍射擊標準要求這兩點是正確的方向。
前篇文章已有的圖片內容及出處不再重複。因應恢復一年義務役,每年實彈射擊又不能低
於800發的要求,在既有靶場、訓場流路難以調整,而整建新闢專屬場地,耗時、耗錢、
耗人力維護的情況下,將步兵旅計畫部署的沙灘陣地當做靶場、訓場無可厚非,甚至是值
得肯定的事情。
因為訓練過程包含現地戰術、行軍宿營等科目,再接續實彈射擊訓練。以249旅為例,實
際上很難將整批部隊從駐地出發,拉去桃園觀音海灘陣地後,再當日往返,又拉回苗栗斗
換坪靶場實施射擊訓練,即使要商借鄰近楊梅高山頂靶場亦有困難。而靶場射擊的三姿變
化與掩體利用,用油桶及障礙板/九洞板都能達成。就像以往三線射擊,或是現在的基礎
應用射擊,不是每個距離都要跳進立跪臥姿散兵坑或掩蔽工事進行射擊。
再來,有問題的地方在於國軍習慣性吹噓作秀,以及58炮跑錯棚的情況。兩者結合就是高
層為了作秀,臨時把58炮拉去出任務。但是,即使不前往沙灘射擊,58炮‘’本來‘’就
要做快反射擊訓練。所以又回到之前一再重申的主張,有問題的不是訓練標準,而是陸軍
敷衍了事、虛應故事的訓練環境,出問題的是組織文化本身。為了臨時增加的任務,還要
排擠其他專業科目的授課時間,來加強訓練‘’原本‘’就該進行的訓練內容。
接著可能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的部分。加強步槍射擊訓練並不會成為所謂的“六邊形”
戰士,除非標準跟此前國軍一樣低得異於常人。如前文所述,無論快反或基礎應用射擊,
都是國際上一等外軍認為要在“基礎新訓”階段就該具備的能力。
個人也認為新訓標準就該如此,只是國軍貧弱的基礎,直接跳躍式全面要求基礎應用射擊
,的確頗有困難。所以才有降階的快反射擊訓練版本,是從125米開始推進至75公尺進行
射擊。而非一路從300、175、75逐步推進射擊的完整版。如果說連快反射擊訓練都無法推
行,那麼‘’陸軍‘’專業定位就會非常尷尬。
國軍訓練及能力貧弱的慘況,即使是入伍多年的資深志願役軍士官幹部,對此等基礎的步
槍使用能力都無法掌握。美軍新訓淘汰比例大約是10%左右,換句話說,如果連這種步槍
基礎射擊能力都不具備,在美軍早就被刷掉,八成連兵都當不了,還有辦法讓你掛階成為
軍官、士官?
能理解國軍與外軍的巨大落差跟己身不足而心虛得發慌是一回事,試圖彌補加強則是另外
一回事。但陸軍的不良風氣就是把內部習以為常,卻不知道早已是自我嚴重閹割後的水準
跟陋習,還拿去跟外軍比大小。例如防彈板爭議,或是以為要求部隊學個快反射擊或是基
礎應用射擊就自以為是六邊形戰士?殊不知這只是新訓合格的基礎標準而已。
而國軍個人基礎訓練不足在步槍射擊上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同樣推行的戰傷救護訓練也
‘’聽說‘’很多奇奇怪怪的案例。例如穿迷彩服,有領章的大大抱怨為什麼他上止血帶
會被判15秒內標準超時不合格,明明他在外面接觸的“民間”訓練單位是30秒內合格。
嗯,如果您體質超乎常人,血多夠噴。或者你是“民人”的話,的確要求30秒就可以了。
只是你若是軍人,在作戰時槍彈破片橫飛爆震衝擊的高壓環境,中彈後心理上恐慌、僵硬
、發愣,加上生理上受傷大出血,一時間虛弱無力的情況,那麼你的平時訓練標準就該是
15秒內完成,以免初期的延遲後,止血帶止血不確實或來不及,直接休克人生登出。
美軍長年征戰下,軍人以血淚跟性命為代價所堆出來的經驗跟標準,就是單兵成為戰力與
保命的基礎,並不是隨便訂好玩,可以任意修改。國軍因不得已而修改放寬的標準,也不
該拿出來比較說嘴。
所以比起什麼戰鼓隊、治兵語錄心得抽考、團體刺槍術表演或古早味軍歌曲目競賽。起碼
射擊訓練跟戰傷救護加強不是長官爽完就好,什麼現代作戰的觀念都沒有留下來,而且這
次竟然陸軍長官的知識跟見識有進入21世紀。例如想加強體能,是去參考美軍的戰鬥體適
能(雖然真的推行下去合格率會非常難看,大概是無疾而終)而不是重回1980、90年代初
官菜鳥的經驗,以為徒步行軍或團體刺槍就叫“加強訓練”。相較之下,射擊訓練這種‘
’正常‘’的要求,比起陸軍以前的“正常”,我只能說這好歹是個務實不務虛的“正常
”水準。
雖然個人的確認為,陸軍這種組織重點放在自我增生擴張的官僚文化,已經是官癌末期,
很難救了。所以連帶補充個人意見,不好意思,小弟同樣認為陸軍應該要砍掉三個打擊旅
,北中南各一,將員額挪去進行從基層組織開始充實的編裝調整。因為陸軍大而無當、頭
重腳輕的虛胖體質,以及極低效率的業務文化,只是為了滿足己身官位需求的資源錯置。
不過這種徹頭徹尾的變革想法,不可能來自掌控人事、作戰、訓練、各戰區等重大決策權
的陸軍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