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igaudon (四海之內反***者皆朋友)
2014-08-27 12:11:15心得:
羅永浩兩個月前做出一台....iPhone 4後法螺吹得震天響,貌似想要以此進入
競爭者眾多的手機市場,但是兩個月過後市場給他的回應卻是如此不堪,羅永
浩卻屢次把過錯推給代工廠而不是檢討自身的問題。在如此低的生產量下卻又
有這麼高的退貨率,看得出來手機設計出了很嚴重的問題,但是羅老師似乎還
看不出來XD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826/13209128.html
號稱史上「最具人文情懷的手機」—鎚子手機(Smartisan T1)剛誕生便命懸一線
。
2012年,鎚子科技突然出現在公眾視野,而鎚子科技的創始人羅永浩從一開始便
宣稱要打造一款具有工匠情懷與不將就精神的手機,希望能翻版並超越小米手機
。
最初,鎚子手機在互聯網饑渴營銷模式下,換來了一批忠實的「鎚粉」,但也招
來一批「鎚罵」。此二者在均沒使用過鎚子手機時,就在互聯網上展開了一場冰
與火的對決。
2014年7月8日,孕育兩年多的鎚子手機開始發貨。但極具諷刺的是,發佈當日羅
永浩表示:因在做工方面的苛刻要求,目前產線上良品率較低,發售首日的發貨
量不會超過1000部。
根據業界此前測算,鎚子手機預定量已達到20萬台的級別。同時,一則消息在網
上瘋傳:7月16日鎚子手機的發貨量為438部,當日返修為426部,退貨 3台。第一
天發貨量為850部。截至7月16日21時總發貨量為10265部,返修量為2253部,訂單
退訂87926台。鎚子已經完成936部翻新手 機,保守估計本月底前翻新在3000部左
右。
今年5月,站在國家會議中心的舞臺上,羅永浩力圖用自我渲染的情懷去感染每一
位在場人士,再通過互聯網去感染忠實的「鎚粉」。或許那一刻,臺上的羅永浩
儼然覺得自己正邁向蘋果創始人賈伯斯的成功……但事與願違,賈伯斯是依靠優
秀產品在全世界一夜成名,而非演講說辭。羅馬並非一日建成,彼時的羅永浩怎
樣也想不到,兩個月後鎚子手機便走到了生死邊緣。
推脫
令人不解的是,當鎚子手機生產質量出現問題時,在鎚子科技公佈的道歉聲明中
,將大部分責任推卸在為其代工的富士康身上。
對於此舉,業內人士認為並不明智。目前,鎚子手機正在遭遇一場「劫難」。準
備不充分、供貨不足、良品率低等諸多問題均讓羅永浩和其研發團隊措手不及。
此時的羅永浩正在夜以繼日地守在代工廠對鎚子手機進行品控和改進。但如此高
的返修率,會重挫消費者及市場的信心,所以應該讓消費者知道真實的問題所在
,以消除對產品質量的質疑。一旦消費者對其失去信任,對於初創期的企業來說
,是致命的。
最初,羅永浩稱隨著富士康的生產線調整至理想狀態,鎚子手機的日產能將達到
1800部,月產能約為4.5萬部。如按量產20萬部鎚子手機,每部銷售價額3000元
,6億元銷售額觸手可及。然而,後期無法量產及大規模訂單退訂,不僅丟失億
元大單,更使得鎚子手機處於極為尷尬的境地。
鎚子手機一直稱其使命是用完美主義的工匠精神,打造用戶體驗一流的數位消費
類產品(智能手機為主)。如此嚴重的局面,工匠精神何在?
對於鎚子手機無法在短時期內實現量產,羅永浩將問題歸結於量產後,由於產線
欠磨合,工人對新機型裝配操作的不熟練,物料初期供應的不穩定,品控標準沒
有完全統一等複雜因素的制約。「自己生產的產品都不知道如何控制質量,這是
不可想像的。應該是設計環節出現問題,代工環節純粹是執行設計方的要求,設
計方前期應該提出具體細緻的要求,否則代工廠商並不清楚設計方需要生產什麼
樣的產品。」一位手機企業品控工程師告訴《環球企業家》,在他看來,如果產
能不足,只能說明供貨量不夠,而不能說明產品質量不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如果說是代工企業的問題,這屬於推卸責任。質量上萬惡之首在研發,如果研
發沒做好,想依靠後端的流程為產品提供改進是不現實的。研發在架構和系統設
計方面做好,才有可能在後面成功,鎚子手機的問題屬於綜合能力不足的表現。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環球企業家》。
在業內人士看來,代工廠的問題不是核心,核心是在早期與合作廠家的配合,自
己要能發現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一定要能預估問題,並且能快速去解決問題。
這不僅涉及到代工廠家,還有結構件的供應、LCD、PCD等很多的部件廠商。
7月16日,鎚子手機當天發貨量為438部,當日返修為426部。對此,羅永浩解釋
道:由於新產線的品控做得不到位,導致一些質量不合格的產品流出。
「按照行規,返修率如此高的產品,是絕對不允許發到客戶手上的。這種產品應
該是屬於第一套結構模件出來後的試模產品。」上述業內人士說。在一臺手機正
式 推向市場商業量產化前,需要經過極為複雜的組裝、測試、反饋等一系列過
程。一般情況下,專業的手機廠商都會先做出二三百台工程機,觀察檢測結構件
與各個部 件的搭配情況,然後再測試基本指標,觀察問題所在,而這樣的產品
只能用於測試使用。
目前,專業手機廠商都有自己的技術評級部門,而手機 需要達到評級級別才可
以進行量產。成熟企業製作出的工程樣機,百台機器內出現問題普遍為幾台,這
是工程樣機的標準。「如果流傳的這個數據是真實的,那鎚子 手機距離工程樣
機還有很大的距離,就更別提量產機器。大企業從工程樣機到量產上市,一般都
會在一個月內進行工程樣機的反饋測試,反饋各種使用體驗、問題、 意見等,然
後再去進行優化,最後才能成為商用產品。問題就是完全沒有手機開發的經驗,
連工程樣機的標準都達不到,就發貨到消費者手上,其實是對質量的不重 視。」
上述業內人士說。
未來
「並非將一個設計方案交給代工廠就能完全做出商品機器。前期還需很多市場驗
證的過程,首先做工程樣機,再生產小批量產品進行 批量驗證。通過數百台樣
機試驗的反饋,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某手機企業品控工程師說。在他看來,
至少要達到95%的良品率,此時才會正式開一條生產線進行規模化量產。
「互聯網時代一切皆有可能。但要實現夢想需要依靠全產業鏈的支持,尤其是硬
體生產商的配合,光靠自己唱獨角戲是不行的。互聯網營銷加手機代工,看著生
產鏈條短,實際上控制起來更難。處理不好,就會拿起鎚子砸自己腳。」聯想手
機總經理張暉告訴《環球企業家》。
鎚子科技成立至今僅僅兩年多,這其中從籌備、研發、設計及打通全產業鏈,都
是一個重新構建的過程。從無到有構建一支成熟的隊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即使直接購買成熟的研發團隊,比如諾基亞、HTC、黑莓等大企業被裁員下來的
工程師,兩年時間也顯得倉促。
有消息稱,鎚子手機目前出現的品質問題可能包括:屏幕邊框出現裂紋、漏光現
象;背部攝像頭部位缺少防護玻璃、攝像頭部位有污點、攝像頭偏離;機器正面
兩 側對稱的實體按鍵卡住無法彈起;後蓋過緊、對不齊;數據線插口過緊、拔
出時出現脫膠現象。此外,另有評測人對鎚子手機測試後,得出屏幕貼合度不夠
、屏幕易碎、手感不好等評價。
「屏幕易碎,可能是觸摸屏和LCD在測試時不夠嚴謹,屬於設計方面問題。如果
貼合度不好,應該是結構設計鬆散。」某手機企業零部件工程師告訴《環球企業
家》。
一款可以進行規模化量產的手機,需要由200多個零部件組成。縫隙標準要精確
到0.1毫米,至少需要通過6至7個月的研發測試。如果是一個全新的晶元平臺,
配套全新的軟體和硬體,還需重新做一款結構件,這至少需要9至10個月的時間
。
除供貨不足、良品率低等因素外,鎚子手機還將面臨著線上與線下渠道的銷售問
題。目前,鎚子手機只線上上接受預定和營銷,但卻沒有開拓龐大的線下銷售市
場。在國內手機市場,線下銷售份額為80%至85%,而線上銷售只有15%至20%的市
場空間。「鎚子手機直到現在依然相信線上的影響力,加之對自身的品牌影響力
預估過高,開始的確吸引了一批互聯網客戶,這更加使得羅永浩相信線上的作用
。」迪信通總裁金鑫告訴《環球企業家》。
作為傳統線 下渠道的代表,金鑫表示手機線上銷售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而85%
的線下渠道是集中在專業連鎖企業、綜合家電賣場、運營商手中。小米手機的成
功是基於雷軍 在互聯網及電商的背景,發展初期便有明確的目標和想法。雖重
視線上模式,但小米手機從來沒有放棄線下的銷售。線上只是宣傳的手段,小米
手機真正銷售增長是 在與中國聯通合作合約機的階段。小米手機接近70%的銷售
額都是來自於線下,而不是通過線上獲得大量的銷售。
鎚子手機的中高端定價有些霧裡看花的感覺。3000元的定價是品牌手機的分水
嶺,一旦超過這個價格,常規消費者還是會將目光鎖定在蘋果、三星等一線品牌
上。鎚子手機並非市場第一家做低端市場人群的手機,市場對此已無新鮮感。
小米手機還成功製造了饑渴營銷。最初小米手機並非有意進行饑渴營銷,而是與
鎚子手機同樣遇到供應鏈短 缺的問題,小米將缺貨的被動變為主動的營銷模式
。當小米手機正式規模化量產機器時,彼時的元器件出現降價潮。小米手機偶遇
元器件降價潮,其成本降低,導致 小米手機其實在硬體方面也賺錢。「互聯網
因素,加之非常巧合的機遇,導致小米手機今天的成功。這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的
。」金鑫說。
此外, 鎚子手機前期的研發及制模等工序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鎚子手機還將
面臨資本不足的問題。經過A輪7000萬元和B輪1.8億元的融資,總計不足3億元。
按照鎚子手機供應鏈成本1600元、訂單20萬台訂單計算,投資將超過3億元,鎚
子手機還需繼續融資。但鎚子手機目前所遭遇的境況,又有多少投資人敢和羅永
浩一起賭未來呢?
在業內人士看來,質量是基本的生存底線。其他任何問題都可以妥協,唯獨質量
不能妥協。客戶首重品質,再看情懷。如果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失去信心,那這
個品牌就會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