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六月的時候有版友問到了一個不錯的問題#1LaHSzrE
推 rickysilence: 高cp區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06/09 12:32
這個問題其實很妙,總歸就是為什麼以往的對岸高性價比手機,
現在看起來幾乎根本沒有性價比了
直接講結論的話其實是類似於這樣子,
但我不知道國父看到這個會不會軟掉就是了
https://images.plurk.com/5FlR2A3h3UO6mpeeR7PYDv.jpg
在經過前面兩年的發展期之後,中國大陸的品牌迅速的崛起,
https://images.plurk.com/6FPkCKnB47qPRGnNvXm2aN.jpg
我們知道華為今年出貨已經可以確定破億隻,
小米今年也能繼續保持六千萬隻以上的年出貨,
在量衝出來可以達到規模經濟之後,這些廠商已經在規劃怎麼提升自己的獲利
而要供應鏈維持一定產量的料件供應這本身就是一個成本,
今天大快樂提供你一批好便宜的英國走私牛肉,
不代表大快樂每天都能提供阿,更別說還要更多量了
原本像步步高底下的Oppo Vivo之流,主打高階且價格非常之硬,
即便是空機定價Oppo手機簡直就是天打不聽雷打不動的
小米則是憑藉MIUI的黏著力(雖然我根本不知道MIUI有甚麼好的)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5/09/04/xiaomi-redmi-note-2-review/
"原本讓人驚呼「居然只要 799」的手機,一下子變成了「也就值 799」的貨"
小米也是逐漸從物超所值轉成物有所值的程度
跟紅米相比他們重心應該會更集中在米4i或是米4C身上
華為在開始減少貼牌代工機主打自有品牌,
又有自製SOC的優勢,先前的P系列跟Mate系列就讓他們有不錯的開局
前幾天華為在IFA發表新機,
8個A53配5.5"FHD又只有2700mAh可以649歐元起價,
https://pbs.twimg.com/media/CN5wKVWWIAA2PW7.jpg
這種品牌加值效應看起來很五味雜陳,
看之後Mate 8怎麼算都是起價台幣兩萬以上啊(抖抖)
這兩年東亞的手機品牌正開始洗牌,
日系手機品牌除了索尼已經宣告全部敗陣,
原本的中華酷聯中的三家中興聯想酷派正在嘗試轉型尋找自己的產品定位,
華碩在今年當上國內手機龍頭後,也面臨ZF2極度發散的產品線要如何重整.
講白了大家在撐過把手機做便宜之後,現在滿腦子在想要如何把手機賣更貴XD
所以從九月開始各種價位的手機/平板列表
台灣相關/高CP手機區 我會改成 其他廠牌手機區(因為在台灣真的是Others嘛)
不過華碩今年這個出貨兩千萬算夠多嗎?
肯定不是,所以我認為明年大家還是有便宜的子龍可以買
在技嘉宏碁Benq相繼失勢後,Infocus我想只要郭董在它就會還在,
這兩年Infocus雖不夠亮眼,但是性價比還是有的,
hTC如果沒有減少投入手機這塊的資源,合理來說,
他們還是得從先有量做起,所以主打性價比的Desire還是不會缺席
但相對市場逐步艱難,就算有性價比也無法保證能有出貨量.
越後面的廠商之後會經營的越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