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igaudon (四海之內反***者皆朋友)
2015-11-16 15:44:44http://news.mydrivers.com/1/456/456729.htm
小米:我們成功的秘密不是營銷而是技術創新
「大家認為小米的成功,就是因為小米的市場營銷、推廣做得好,我覺得這
其實是對小米最大的一個誤解。」北京清河小米總參大樓下的小米之家裡,
小米聯合創始人、小米總裁林斌在接受採訪時說,「其實從創辦第一天起,
小米要做的就是一家科技公司。」
事實上,從去年的「小米4」發佈以來,把「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這句話放在發佈會的最後一頁PPT,已經成為小米的慣例。爆品是小米最簡單
也是最根本的邏輯。在林斌眼裡,要做出爆品,最核心還是小米的產品研發
和技術研發。
「我們在技術創新投入了巨多的資源。」他告訴記者,今年小米申請專利目
標是4000件,現在小米離這一目標已經不遠了。「這些專利的申請不僅限於
國內,而是包括全球內如歐美、日韓都有申請,其中核心的技術專利申請包
括硬件技術、軟件體驗、硬軟件結合的綜合體驗,如邊緣觸控、兒童模式、
人臉識別等。」
小米如何技術創新?
為什麼說小米的成功只靠營銷是誤解?
因為口碑的本源仍是產品。「現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一大轉變,就是換機潮的
到來,這對小米提出的要求也更高了,過去的小米定位是性價比,但現在小
米僅僅靠這個點已經不夠了。」林斌說。
他認為,現在手機的性能是基礎,除此之外,小米需要做出新的嘗試,比如
手機要顏值高、做得薄,還要用戶體驗好……最終回到產品,小米的核心競
爭力還是技術層面的創新。
「小米的產品研發週期特別長,一部手機的研發是12~18個月。」林斌說,
這個時間在很多手機公司來看可能覺得都太長了,但事實上,在過去幾年,
包括小米與處理器、屏幕、相機等廠商合作,涉及到的很多算法優化,甚至
在具體功能上,從系統成件,到相機功能調節,都是小米工程師深度參與其
中,和廠商共同去做。
邊緣觸控就是一個例子。林斌介紹,小米「邊緣觸控」的專利技術主要在於
通過對屏幕構造進行精密的技術改進,以及複雜的程序算法,當用戶使用小
米手機4C,開啟「邊緣觸碰」功能後,邊框能夠識別手指的觸碰動作。例如
,拍照時只需輕點邊框即可按下快門,瀏覽網頁只需雙擊邊框即可返回上一
頁,除此之外還有 截屏、快速清理內存等快捷操作。
「有時實現技術創新不需要一個大團隊,可能一兩個人就能做好,關鍵是你
能不能把它做出來,能不能做好用戶體驗。」林斌說。
小米4c研發過程中,還有一大挑戰就是電池。要把一塊不低於3000mAh容量
的電池,塞進一個超輕薄的5.0手機裡面,其中挑戰非常大。當時有小米員
工建議把手機做厚一點,但是,做厚一點點,都會讓手感大打折扣。小米為
了最後0.1mm的輕薄體驗,付出幾百萬元的研發成本。
除了技術創新外,對小米而言,持續的技術投入同樣重要。今年年初發佈的
小米NOTE手機最早應用了陽光屏技術, 這是一項基於高通高端處理器計算
能力的複雜圖像處理技術,根據光線強弱進行像素級圖像對比度動態調整。
而小米通過在「MIUI6」中加入了名為 localtonemapping的算法,在已經賣
了一年多的「小米4」上同樣實現了這一技術。
「很多廠商不太會做這件事,新功能就放在新手機好了,過去的手機就有可
能不做了。但小米不這樣認為,我們認為只要技術投入能讓一個手機越來越
好,我們就會去做,而且不是賣出去以後就不做了。」林斌說。
而小米最新推出的分體式電視機,林斌透露這也是團隊創意,從每個元器件
、整個設計開始,一步步做出來,「其實分體設計從傳統理念上還是很創新
的,尤其把電視功能和音響整合,這個產品的原理非常創新,至少在業界小
米是第一家。」
林斌坦言,圍繞技術創新,小米沒有捷徑可走,能做的就是在軟硬件領域甚
至在元器件領域投入。「除了人力以外,還有產品和技術兩個方面維度,甚
至到了元器件級別的創新我們都去投入,這個沒有秘密也沒有捷徑,就是持
續來做。」
活躍度比銷量更重要
作為國內估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小米用5年時間從手機行業的挑戰者
,變成了被挑戰的對象。不久前,小米和華為之間圍繞調研機構的數據「誰
是第一」引發了一場「口水戰」。
林斌直言,「不管賣了多少手機,如果手機用戶都不活躍的話,對我們就沒
有價值,但對友商可能很有價值,它們可能掙很多錢。小米的模式通過互聯
網電商平台,將硬件產品以成本價直接賣給用戶,去掉中間環節和暴利,再
通過互聯網服務等獲取微利,和友商靠硬件掙錢的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
在林斌眼裡,如果真的排重要性的話,銷量從來都不是第一位,第一位是手
機一定要活躍。「如果不上網,只打電話、發短信,就不叫智能手機,只有
上網,用戶才能真正用互聯網,未來對小米的價值是最大的。」
例如,小米金融、小米遊戲都是小米手機所衍生出的服務。「大家看小米更
應該把它看成一家互聯網公司,如果只看成硬件公司,只看了一方面。」林
斌說。事實上,在國內智能手機行業增長收窄時,同業的角逐早已到了比拚
持久力和整體生態系統能力的大淘汰階段。
這也是小米做生態的原因。「手機是平台型的硬件產品,非常依賴生態鏈的
成長,硬件的競爭從來就是多維競爭,不是多賣一個電話少賣一個電話,而
是全生態鏈的競爭,這是一切的基礎。」雷軍此前說。
而除此之外,林斌認為,小米不同於競爭對手的獨特性還在於電商模式。「
講(電商)和真的做(電商)是有差別的。」林斌說,很多對手在學小米做電商
,但真正的電商需要很強的倉儲、物流投入,客服投入。
從小米投入的資源來看,有約2400個客服、1500倉儲配送員、近1000人的售
後,全國十多個大倉,四十多個分倉,物流來自第三方如EMS、風達等。林
斌透露,在小米內部,從前貨品是7天內一定要送貨,現在除特殊商品外都
改成3天一定要出貨,否則用戶購物體驗會很差。
「在手機公司,有這樣投入的公司就只有小米。到不了這個標準,電商就是
假的。」林斌說,「很多手機公司學小米搞電商網站,但賣東西不是真正賣
給消費者,而是賣給經銷商五萬台,幾輛卡車就拉過去了,不需要消費者級
別的物流配送。」
心得:
小米在手機業界的確是有很多創新,像是:
回傳使用者個資到中國。
[新聞] NCC:小米兩次改版後,仍回傳異常資料到中國
http://goo.gl/nPCb1i
抄襲別人的產品不承認。
[新聞] 小米副總裁:指責我們抄襲是對中國公司的偏見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50717/14798947.html
[新聞] 雨果.巴拉談小米Note:研發3年 誰還說我們抄襲?
http://tech.hexun.com.tw/2015-01-17/172477593.html
該付的錢不付,賴帳給別人追。
[新聞] 小米、聯想賴授權費? 高通將強制執行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931175
提供與宣傳規格不合的產品給消費者
[新聞] 小米就換屏門事件致歉:是我們的失誤
http://www.techweb.com.cn/tele/2015-08-31/2195834.shtml
很久沒看過這麼多方面創新的公司了,如果雷軍敢說自己創新第二,
其他中國廠商應該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