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用的不多(1/3比例吧),
從 dopod 565 開始用 智慧型手機 推一下這隻的質感
當時還以為DOPOD是外國廠商,
win mobile 5.3 還不錯,沒有觸控也能順順操作
中間不喜歡阿福機,
也不喜歡翻頁時鐘,氣象特效在當時網路環境也只是噱頭
(但是氣象和桌面工具現在幾乎變成各家標配,不能不說)
總之雖然565用得很愉快,但是DOPOD暫時沒有我喜歡的
(後來發現是常常不會有吸引人的手機)
第二隻換成ASUS的 p735 wm5.3加觸控(醜但是便宜大碗),
這種PDA型式缺點就是沒有多點觸控按鈕也不夠多
(拿來玩模擬器不太方便)
後來太想念鍵盤所以換了sony 的xperia x2
一個外觀與內容極不相襯的手機,外型極美,但配備
windows mobile 6.0不倫不類的介面加上"神調校"
切身體會"正常撥接電話都變得奢侈夢想"的手機
這時才知道,市場賣的不一定是完成品,廠商列入黑名單
當時的htc則是DHD(還是diamond? 印象模糊),相對來講
穩定順暢很多(以現在體驗還是有點LAG),我當時對HTC
的軟體印象就很不錯,別人的總是比較好。
下一支是padfone 原因當然是平板。姑且不論國產與否,
這種把概念性產品拿出來賣的勇氣很值得支持。而且第一
批品質不差,現在依然頭好壯壯當無線螢幕。(第二批和
後來的PFI就...)
這段期間經歷過HTC換心事件,一度也列入黑名單。
中間也買過全新asus phonepad 和二手LG G3給家中長輩
如果沒有換心事件,手上的該是M8,結果一陣遲疑,M9帶著
各種先天不良降臨了,也是一番掙扎,後來看到跳水價和
NP優惠才拜下去。當然也是聽說htc的M9可以勉強控制住
這顆發熱的CPU。(極端操作時還是會發燙,以電池溫度
來說也到了危險的程度,因為馬上暫停工作倒是沒當機過。)
後來又買了A9給家中長輩(電力不持久)。
列舉一下某些時間沒買HTC的理由
1.沒有想買的機型:
明明是機海戰術,卻沒有針對使用群體作出區隔,
一堆相似度高但規格總是缺手斷腳的"旗艦",
型號都像免洗似的(例如*9*家族),旗艦都不旗艦了。
別說吸引人了。想買都可能買錯。行銷和服務的火力
也都分散掉了(蝴蝶機算少數的例外吧)。現在機海
有明顯收斂,但其它的市場還是得做。規格不是最差的,
價格不要太自以為是。外型啥的弄個識別度高的,
再強化品質和穩定性,還是有人買帳的。市場是早就飽和
,怎麼在機型和佔有率之間取捨,那是你們該擔的風險。
2.對客戶沒作到誠信:我指的是換心事件同時還消費
"國產"這兩個字,卻對國內用戶不友善;台灣某些商家
喜歡把A級品外銷B級品內銷也見怪不怪,但請老老實實
將兩個等級的產品分開賣吧,大不了低價PK山寨市場。
當貴公司把股東的權益放在消費者的權益之上時...
別賣我產品,我也不想當股東。
3.客服外包:理論上HTC客服的壓力在機型數量(工程)
而不在案件數量(窗口)。所以外包(窗口)能省下的成本
不比其他銷量(按比例變成出包量)超大的品牌,效益有限。
但是從消費者體驗來說,一旦有需要客服的場合,
就是從品質到品牌全面接受檢驗的機會,將這部分外包,
意味著品質受到考驗時,將挽救品牌的任務交給別人處理,
危機處理非常被動(尤其是客服外包產業生態畸形的情況下)。
客服外包不是不行,要儘量挑消費者口碑較好的(如果有的話),
在這裡精打細算,會算掉最後一次挽回消費者的機會。
別人家大業大信仰足夠所以玩得起(就算三星蘋果也是會跌),
HTC目前還不能把自己當一流品牌玩信仰。
4.其它:都是別人說說而已但實際上不會影響我的購買:
甚麼"三下巴","老板","那四個字","規格不頂級"
我覺得當批評的火力集中在這些酸點時,代表兩種可能:
a.其它的問題不大,(剛開始到M7 M8 BF時)
b.對其它的問題不抱任何期望。(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