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歐盟就是__ 不過這次的開罰理由 和google的應對方式都是合理的
最類似的案例就是微軟的IE 因為windows長期預裝IE 而且還是免費的
雖然IE一直以來都不是最好用的 但長期以來扼殺了無數瀏覽器興起的可能
那是一種用優勢產品掩護自家劣勢產品的不公正商業行為(對歐盟來說啦)
(普通人的想法可能是 用強勢掩護劣勢很合理 有免費又堪用的可以用幹嘛花錢買別的)
那GOOGLE推出號稱免費的android系統 賺錢方式是靠GOOGLE PLAY和廣告
但是卻讓手機廠商免費預載GOOGLE PLAY之類一整包的服務
等於消費者一拿到手機就會直接使用GOOGLE的產品 用GOOGLE PLAY 讓GOOGLE大賺一票
而其他可能有機會發展的APP商城 不是廣告的創新手機賺錢模式(我也不知道是什麼)
就因為初始門檻高 而被扼殺於無形之中
那既然因為這樣害GOOGLE被罰錢 那GOOGLE要怎樣應對?
簡單的想法是 : 說我免費讓廠商裝 是不公正的商業行為 那收錢總可以了吧
高額的預收費用 讓廠商會去思考要不要預裝GOOGLE服務
預裝GOOGLE服務要增加大量成本(不要小看數十美元 很多手機中連SOC都不用這麼多錢)
會因此影響手機的競爭力 那廠商可能就會不要預裝GOOGLE服務(讓消費者自己選擇)
可能會預裝其他比較便宜的商城
甚至可能單一手機推出多種版本
1.有預裝GOOGLE服務的手機多40美元
2.空機出廠的不用多錢
3.預裝神祕商城的版本便宜20美元
這方法短期來說對GOOGLE可能是有益的 因為可以多賺授權金
因為消費者的習慣沒那麼容易改變 但長期下來有可能削弱GOOGLE的賺錢能力
當然這是假設其他的服務提供商有足夠競爭力的情況啦
反正這對GOOGLE短期來說是步好棋 假設GOOGLE產品夠優秀 甚至是長期賺錢的好方法
但對歐盟來說也算是收到原本想要的成效(假設目標不是每年怒罰GOOGLE一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