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nversexxx (海島的卡夫卡)》之銘言:
: 看到乖乖服勤中的Max pro
: 突然心裡有感慨
: 本來下一支也要買華碩
: 結果現在滿街都是rog跟z6的新聞
: 華碩不要我們了
: 跑去做z6、rog高階旗艦機了
: 之後換機時如果有預算考量
: 也只好忍痛換別牌
: 感覺走CP值的剩下realme跟紅米QQ
: 原本已經做出口碑的中階機市場
: 為什麼讓給realme跟紅米呢?
推 garyoldb : 樓上正解 不修正路線2357會虧死08/08 14:28
文長,先講結論:
2357華碩退出中階機市場,
對realme跟紅米的確算利多,
「但華碩退出,在經營考量上完全是正確決定。」
當然如同前述,
對於realme這新牌子來說,
華碩不幹了對realme真的滿爽,
剛好撿到多出來的市場空缺,
比方
realme 3 進台灣定價 $4,990
realme 3 pro台灣定價 $7,990
這兩個區間定價,
在少了華碩後,單純用價格跟規格戰,
realme就可以大搶紅米的市場..
剛加入三國戰場就有敵人自動退出,
肯定有種超爽der,撿到100塊的感覺!
不過就算如此,
標題用華碩「讓」這個詞,
也算是不盡精準。
「讓」本身有著能賺卻不要的意味在,
但是實際回到2018年...
2018年7月是華碩最輝煌的一個月,
在台灣的當月銷售市占達到17%的佳績,
銷量超車成為第三名的品牌,
且僅略輸第二名的Samsung不到1%,
在當月台灣銷售前20名排行榜上,
Asus的手機就佔據了5名。
但在檢視華碩後來的一些營虧新聞
跟實際去看2357的財報,真的什麼也沒賺。
翻開華碩財報中2018,2017的營運狀況
http://asus.todayir.com.tw/attachment/20190401103736442795163_tc.pdf
2018年手機事業一次性提列58億損失後,
整年虧損120.7億,就算扣掉了認列損失,
最終成績也比2017年好不了多少。
本來說好的2018 Q3手機事業損益兩平,
卻在Q2法說會時改成挑戰Q4損益兩平,
而到了Q4還沒結束時,執行長就在2018年底黯然下台。
如果要下個殘酷註解,
華碩走低價奢華(平價機)的結果,
多年後回頭一看,是一場大賠。
所以在長期以來無所斬獲下,
搭配近年來智慧手機市場飽和的市況,
華碩在這個時候選擇壯士斷腕,
勇於退出中階機市場,無疑是正確的決定。
不過可以延伸出來的問題就是:
在今年Q1公布的財報,結束掉停業單位的華碩,
繼續營業的手機部門還是在持續虧損呢!
同樣都是虧錢,華碩退出中階機轉向高階機,
(更精確說法是轉向Game User, Power User
華碩不是用機種在定位,而是以用戶是誰在定位)
這個策略有比繼續待在中階機市場還要好嗎?
甚至既然都認損舊手機事業了,何不完全退出呢?
這問題的解答,
從今年2357 Q1的法說中就可一探究竟,
在今年Q1的法說會上,
可以發覺跟過去幾次的差異是,
Q&A部分法人對於手機部分的提問多了許多,
尤其聚焦在ROG上面。
「目前市場多大?」
「為何說今年投資還會更多?」
「以華碩的觀察,ROG對消費者有哪些差異?」
摩根士坦利一題一題的不斷發問,
總結來說:
「華碩預期ROG手機仍然會持續虧損,
目前電競手機市場規模約只有數十萬支需求,
但華碩仍然會持續投資,不論電競贊助或異業合作。
華碩的目標是,在起初的幾年enable這個電競市場,
預期在未來市場能發展成數百萬支需求的規模,
而華碩將以先行者的優勢,在未來奪下30%-50%的市占。」
在回答這些問題,
可以聽到華碩發言人的聲音市充滿期待感的,
這是科技人的本性,對於未知的電競藍海市場充滿憧憬。
講到這也可以提一下realme的策略,
其實realme的策略也非常有趣,
可以說是平行時空端的另一個Asus,
如果換個立場,或許華碩會做出跟realme一樣的選擇。
首先realme跟紅米跟OPPO、小米同集團
去年華碩在尚未停掉舊手機事業時,
法說會上提到5G手機看法的時候,
還曾經說過華碩跟高通關係也不錯,
除了OPPO、VIVO、小米、華為、三星、蘋果6家外,
希望華碩在未來的5G時代時,
也能夠成為第6+1被高通重視有量有利潤的夥伴。
由此可知有個銷量大的爸爸優勢多好,
不管是跟高通或其他家叫料也都方便許多,
成本在規模優勢下也可以相對低廉,
而之所以說是平行時空的Asus
就是因為realme以新品之姿切入市場時,
不約而同地跟華碩做了同樣的選擇,
:瞄準電競族群做進攻。
在全球市場上,
幾乎都同樣以「遊戲手機」當主打,
差別是華碩是靠自己的電競筆電生態圈經驗,
主打ROG最強力「電競旗艦手機」;
realme則善用先天成本富爸爸優勢,
主打realme 3 pro最便宜「入門遊戲機王」。
兩者不約而同的湊一起,
同樣在打造這新生態其實蠻有趣的,,
到底華碩跟realme哪種作法更能成功也值得觀察。
最後回到華碩Q1的法說會,
法說會結尾時有人提問:
「預期銷售多少支ROG手機時能損益兩平?」
華碩回答差不多年出貨量在數百萬的時候可以。
對100萬這個出貨量沒有概念嗎?
小小的做個對照組:
在去年華碩還在中階機市場搏鬥時,
有分析師分析時說,他認為華碩如果:
「年出貨量達到1500萬,就能損益兩平。」
雖然要創造能賣破百萬支的ROG新市場難度很高
但比起賣1500萬支才能損益兩平...
過去的是一場拳拳到肉的肉博戰,
已經大者恆大的中階機市場,
不如就轉過身隨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