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 & 汽車 這個比喻感覺很有道理,其實是一個似是而非的例子。
首先,捷運跟汽車在“所有權“的概念就不一樣了,付出的使用成本也不一樣。
更不要說有些强大的應用還是iOS 先上跟獨占(如之前的clubhouse & Marginnote)
如果要比喻,iPhone 跟Android 的使用者,應該比較像買了車,前者在討論要安排
跟妹子去一趟臺東知本溫泉之旅。後者在討論這台車引擎馬力要怎麽改,加速度才會
最快最爽。
今天買了車就是要用來通勤,旅游,開得順,省油(不用一直加油),穩定,才是車
的本質。品牌是彰顯個人品味的附加價值。
但如果今天有人説你買車,買回來就是要改輪胎大小,改馬力,改排氣管。改完就一定
跑超順(結果還跑輸隔壁牌),然後說隔壁牌都不能改爛死了?
我車買了就是要馬上上路載妹子去旅行(應用),誰跟你花時間花錢研究怎麽改?
過去幾年Android就用這樣的模式,讓很多用過的人覺得爛,才跳到iOS的。
(買之前:拍照卡頓都是舊機型,新機型都不卡頓了。
買之後:拍照卡頓?你應該是沒有清後臺,沒有定時重開機,或者刷這個rom
就不卡頓了。)
在iPhone4 Samsung S4那個年代,iPhone的銷量并不是最好。爲什麽近幾年穩定霸
榜前幾名?
因為網路寫手可以唬爛消費者一次,但無法唬爛很多次。
手機的產品周期很短,使用者有不好的體驗,下次一定換品牌。Android換來換去
換不到滿意的,就換來iPhone,就不再換去他牌了。
經年纍月,iOS的生態系穩定成長。Android 只剩低階機種暢銷,因為對價格較敏感的
消費者,通常也比較不重視體驗。
抱怨Apple 都不加入新功能,因爲Apple導入新功能時就是很成熟,體驗很好的時候。
如這次120Hz 的螢幕,用電量反而省。
※ 引述《joanna1005 ()》之銘言:
: 這大概是一個萬年議題了,但安卓跟哀鳳之間還是有不少可以討論的地方。作為曾經都使用過兩邊旗艦,也各有心得的使用者,想在這邊用生活上的案例來簡單分析討論當前兩大系統的優劣與差異。
: 先說,我覺得兩者各有利弊,並沒有孰優孰劣的部分,只有適合使用者的手機,才是好手機。
: 個人覺得,如果用交通來比喻,哀鳳就是搭捷運,用安卓就是自己開車。
: 搭捷運的時候,當然會受到滿滿的限制,不能飲食、要戴口罩,就像哀鳳缺少自定義,不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捷運的路線早就被固定,只有站點可以作為上下車的地方,有如哀鳳使用的單調,或是說限制,以及機款選擇的有限。
: 相對的,自己開車就不會受到這麼多限制。在自己的車上,不只是飲食,抽菸都沒關係,別說口罩,不想穿衣服都沒差。就像安卓系統多元開放,可以自由安裝任何應用程式,並且隨心所欲的打造自己的風格。同時,自駕代表隨處可去,正如同安卓手機的百花齊放,到處都是選擇。
: 除了自由上的差異,還有安全的部分。搭捷運時,因為車站有警察,所以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許多年來,捷運站內很少發生大規模危害安全的事件,大概就多少年來才發生一起鄭捷案。這可以用來比喻哀鳳的封閉性系統,因為封閉,所以受到保護,發生重大安全疑慮的機率雖然存在,但絕對非常低。
: 而自駕雖然自由,但安全上存在高度疑慮,台灣馬路如虎口,說不定不小心就被砂石車撞死去當孝子,或是自己撞死三寶上法院去了。大概就像板上之前有發生過,各種安卓系統自己出問題,甚至崩潰的情形,以及遠高於哀鳳的中毒可能性。
: 當然,大家常討論的創新部分,在這邊也是相當值得探討。捷運系統通常都是確定穩定,經過大量測試及專業評估後,才會實際採用。這樣當然穩定,但總是少了創新,我們當然也很少在捷運上看得什麼黑科技。這給人的感覺就是哀鳳,穩定,但是缺少創新。
: 但是自己的車就不一樣了,上面可以充滿各種黑科技,車商與駕駛的巧思,讓這台車創新又炫砲。但這些創新畢竟沒有經過那麼嚴謹的審核機制,因此在穩定性上,或許還是會輸給保守路線的大眾運輸。這大概就像是安卓手機的各種創新,高倍率望遠、高螢幕更新率等,一開始推出的時候,的確是領先業界,但部分廠家,例如S20 ultra望遠鏡的問題、初期高更新率帶來的血崩續航等,就是創新承擔著「可能」的風險。
: 個人認為,手機系統的選擇並沒有對錯的問題,就像開車跟通勤沒有是非高低之分。這篇文章只是簡單探討兩個系統在使用本質上的差異,請切記,只有適合自己的手機才是好手機,畢竟,是我們人在使用這些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