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專門探討螢幕的 Navis 的分享 幫大家科普一些知識 (大概是榮耀給的機會?)
走高頻、看SVM公式 都還算正確。然後又多了一個 vico標準
一塊屏幕是否護眼,大家會有很多爭論,畢竟這是每個人都有不同主觀體驗的東西,不
過對於評測,甚至是研發來說,都還是需要有客觀的,可重複的數據來作為基準。
我們最近得到了一次寶貴的機會,可以直接前往中標院視覺健康與安全防護實驗室,向
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們請教,並且親身體驗了視覺舒適度 VICO 的測試流程。
如果你對顯示設備如何影響我們的視覺健康感興趣,我相信這個視頻會對你有所幫助
影片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869466975305823
或是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M411w7LY
(B站作者+互動)
視頻有點長我再來自己總結一下:
1.人受到的視覺影響分為很多類,比如說高強度藍光損傷的是視網膜,3D 眩暈影響的是
大腦,而大家關心的頻閃,則會影響眼睛和大腦。
2.具體來說,由於頻閃的存在,我們的大腦並不能接受到穩定的圖像信息,因此會通過視
神經反向控制晶狀體和睫狀肌,讓它們不斷調節來得到清晰的圖像,長此以往就會導致睫
狀肌調節能力下降和乳酸堆積。
3.睫狀肌調節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你就會有「對不上焦」,以及眼睛酸脹的感覺。
4.這個變化的過程,可以通過專業的設備定量測試,測試的指標包括睫狀肌調節力 ACC,
視網膜 MTF 等等。
5.VICO 舒適度指標就是中標院基於根據上萬人,每人數小時的數據測試結果得到的模型
,通過它就可以判斷顯示設備對人眼睛的影響。
6.所以 VICO 不僅考慮了頻閃,其實也包含了光譜或者顯示顏色對人的影響,如果非要說
有什麼缺點,就是它需要大樣本的數據支撐,所以每個機器的測試週期較長。而 SVM 是
衡量屏幕的波動,再間接推測對人的影像,相對來說出結果更快,也可以測試多個亮度的
值,可以作為互補使用。
網友
我本身也是個極度敏感人群,看完這個視頻我有以下總結和補充。
1.magic vs 1.73的數據是1920hz下達到的,而magic vs,包括其他目前所有高頻pwm
oled手機只有在低亮度下才會開啟高頻pwm,大部分在100nit上下。高亮度類DC模式下應
該是到不了這水平的,類DC模式下頻閃影響就我和我群友討論下來看,比高頻pwm要嚴重
2.這次的Vico標準是符合我實測體驗預期的,華系高頻pwm產品我自己的體驗來說就是能
忍但還是有感覺。
3.之前navis提出過svm,但是就我實測來看,並不是太準。因為我特地測過紅魔之類低頻
但是波動很小,svm很低的手機和matepad Pro11這樣全亮度1440hz高頻pwm調光的屏幕,
紅魔那樣低頻低svm的仍然暈眩感比較嚴重。所以我當時和群友說的是,同樣頻閃頻率下
可以參考svm係數去對比舒適度。
4.屏幕看著會頭暈難受,其實不止和頻閃有關係。這也是我最近才測出來的,其實和屏幕
太「亮」了有關係,也就是伽馬。DC調光lcd手機出現大面積反饋頭暈是正液晶迭代負
液晶的時候,然而負液晶相比正液晶最大的感知上區別就是開口率提高,伽馬變了,屏
幕變「亮」,變刺了。
我最近測試過把小米平板5等原來看著頭暈的DC調光LCD屏幕加上灰色的濾鏡降低這種刺
的感覺後,屏幕都可以達到比較舒適的狀態,高頻pwm調光的oled相對舒適度也有提升,但
是效果不是特別好。
5.magic vs在高頻pwm oled裡舒適度較好,其實不單單是因為它屏幕在低亮度下是高頻
pwm,華系這一年調色方案的改進也起了很大作用。
因為我試過,在低亮度高頻pwm下使用MIUI高級模式把屏幕調成三星手機那種「通透」
效果,屏幕舒適度會大幅降低。
華系這套調色方案可以在保證舒適度的基礎下達到不錯的準確色彩表現,我個人體驗下
來,mate50系列 榮耀v8Pro matepad Pro11 magic vs這一系列新機是有的,老款更不
更新這套調色方法,我不清楚。
以上都是我建群兩年多來和群友一起實測加到處咨詢嘗試研究得到的結果,今天看到這個
視頻,Vico指數很符合我實測體驗的感知,我個人感覺完全可以參考。但是要注意廠家標
這個是在什麼場景下測得的,並且你個人敏感度要到具體多少數值才能完全無感。1.73的
高頻模式下magic vs,對於我個人來說其實仍然達不到無感,我可能要到1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