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
https://bit.ly/49Xklym
2.原文標題:
小米和華為進軍電動車市場可能成為蘋果電動車誕生的指南
3.原文來源(媒體/作者):
科技產業資訊室 - 茋郁
4.原文內容: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華為和小米都是以蘋果為師,進而從中國市場開創出一片天。如今這
兩家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已加入比亞迪和特斯拉的行列,進入日益擁擠的中國電動車市場。
他們的成功或失敗可能會成為蘋果有一天進入全球競爭的指南。
因為蘋果有可能向中國智慧型手機競爭對手學習,而不是向汽車製造商學習,如何將在手
機上的經驗套用在電動車市場。
例如:華為表示,其思考邏輯將與傳統汽車製造商不同,而是從擁有作業系統、軟體和輔
助駕駛功能的專業汽車技術的開發商和供應商的角度切入。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它正在與
至少五家中國汽車製造商合作。
小米的做法和華為可能略有不同。許多以其名字命名的產品實際上是由其他公司開發和組
裝的,但是為了確保這些裝置可以與小米家族的其他產品互動,所以其必須添加了自己的
標誌。小米預計其最初由北京汽車公司生產其品牌電動車。
對於智慧型手機廠商來說,其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消費者和合作夥伴會問小米和華為,
能否推出與比亞迪、特斯拉不同的電動車,且帶給他們更多的價值。
傳統汽車講究的是,其在汽車安全性和結構完整性能夠帶給消費者更為舒適和安全感。可
是現代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購買選項,已經強化對於駕駛座前方螢幕、無線手機充電、連
網甚至自動駕駛的興趣。唯一讓消費者顧慮的是電動車在可靠性和電池續航里程上,不要
帶來過多的焦慮。
從技術上講,電動車更像是一輛帶有輪子的巨大筆記型電腦。這就是為什麼華為和小米認
為自己有機會切入該市場的關鍵。
但是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成功和經驗,並不會讓其一定成功。因為特斯拉開始,汽車製造商
都非常專注於開發軟體和連網性,甚至有廠商開始思考訂閱制度的服務模式,透過行動服
務獲利。小米和華為甚至蘋果在這一模式的思考下,比起汽車製造商更具優勢。
對於蘋果來說,小米和華為如果能夠將與汽車製造和組裝交給第三方代工廠商負責的話,
蘋果未來就更願意嘗試這種模式,而自己負責核心的軟體、服務、甚至無線功能和自動駕
駛。
總之,未來一至兩年小米和華為能否複製手機經驗於電動車之上,將是未來觀察的重點,
也是蘋果電動車誕生的參考指標啊!
5.心得/評論:
小米和華為進入電動車市場,能否複製手機業務的成功模式,將是蘋果未來是否進入該市
場的重要參考。其軟體與服務能力優勢,有望透過第三方代工實現車輛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