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謝謝這個討論串,
讓我想起了在Binghamton Mets(梅子的2A)的球場NYSEG的三年,
一段沮喪寒冷的回憶。
那是一個紐約上州的小鎮,
被冰封半年的沒落之城。
人們細數他的轉折點,
總從IBM搬遷開始。
B-Mets在我在的那幾年,
戰績爆爛,聯盟墊底,
新秀很鳥,NY-Mets的戰績也差。
家鄉群眾沒失去對他的支持,
觀眾入場還是聯盟頂尖的5000左右的樣子,
那是個理論上30萬人的鎮,
以開車30分能到的Greater Binghamton地區而言。
我記得看過很多次種花等級的失誤,酸民般地兀自科科笑;
當然也常看到被打爆,野手上來投;
也看過九點下雨,溫度只有攝氏不到5度,
棚子迅速蓋上,比賽停了又打,觀眾剩不到50人;
也看過陳鏞基守外野,下場後孤自地走向巴士的背影,
只有我跟另一位學長在送他
(不知道他回到種花後,是不是享受到了些許的掌聲)。
球票4元一張(學生5折),5元坐休息室上方。
無外野,內野坐高一點的話,
會看到貨運火車,花了幾分鐘慢慢駛過。
一進球場兩側就是賣美式食物和啤酒,
我總是在學校表現好時,
才會慰勞自己8元的大牛排漢堡和5元啤酒。
球場裡的風光相當迷人,
我確實感受到美帝一直標榜的多元和包容,
不只是在族群、性別和階級的意義上。
球場中的服務生多半是上了年紀的人,
我常懷疑他們會不會半途掛點。
本壘正後方有特別大區域,給不方便人士。
我去總看到一位坐著輪椅,
口上罩著氧氣筒的女士。
跟她朋友閒聊,方知她每場必到,
之後見面也常交換些客套話,
不過第三年時已經看不到她。
球場中總會看到有人拿著厚厚的記錄本,
一一記下每個打席的細節。
一開始我總在心中說,不就是2A的比賽,
你這麼認真幹嘛?
記錄的有的是小孩,有的是成人,
常帶著B-Mets的球帽,
逐次用鉛筆記下每筆記錄。
家庭組合自然很常見。
大銀幕總有更是各樣的效果,
帶領小朋友一起活動。
有個現場活動最白吃,
是一位騎著假馬的牛仔,
中場跑出來向觀眾席擲熱狗。
其實破舊、線頭露出的的裝備,
活像80年代的野台戲中,
騎馬出征的元帥。
B-Mets的吉祥物,
翅膀搖搖欲墜,
常常是我擊掌的對象。
也有小屁孩,在我座位後面用中文說:「你好」;
球場的其他的活動也值得一提。
印象最深的是七局時,
會把球場所有的小朋友糾集,
全部從左外野跑到右外野。
其實沒什麼意義吧,
就是跑來跑去,
不過就是很有趣。
還有地方性的宣傳,
像是請動物園的人員,
背著一條蛇來訪談。
這對我來說是相當亞洲式人與動物間的關係,
不過還是在美帝看到了。
很多其他結合地方特色的活動就不一一提了。
每年球季一開打,
每個超市,學校,
人群聚集地,或大或小,
保證拿得到賽程表和賽程的超大冰箱貼,
告訴你何時有什麼活動。
比如假日的豐田煙火秀,
星期二的啤酒買一送一。
都很廉價、低成本,
但實在地感受到夏天來了,
廢材家鄉球隊又出現了。
(也常會送票,種花再次又領先全球)
寫了這麼多,
一方面是記錄由此討論及Lamigo開場引起的一段回憶,
另一方面,
是想寫下一個球場,
適合也歡迎所有族群前來到訪,
包括一個在異鄉,
在博士課程中苦苦掙扎的留學生。
而他無法完成學業,
此刻記起了陪他三年,
和他一起廢的球隊、球場和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