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 崇拜的意義

作者: amosvalen (黑鍵與白鍵)   2008-07-13 22:28:36
崇拜的意義
文:龐君華牧師
「崇拜是受造物對那位亙古創造者的一種回應;也是一種確認,確認神聖超越且
獨立於我們(崇拜者)之外一種具有神祕性的事實;更是一種以上帝為優先的神聖
行動,亦即一個創造和救贖的事實,真誠的崇拜結果能能潔淨、啟迪和改變人…」
所以…
崇拜的焦點是上帝,而不是人。
崇拜的目的是承認上帝並崇敬他,個人或團體其他的目標都是次要又次要的。
崇拜一定具有神聖及神祕的一面,這是因為敬拜的對象是超越我們以外的。
崇拜的進行,是要人遇見上主,感受到上主的臨在,並且因為這樣的感受,生命
被改變。
崇拜的性質
崇拜中的禮儀,一方面是人類文化的一部份,但是崇拜又是所有的基督徒的
信仰群體一種信仰的表現行動(Worship as a performative act),這種行動使
得基督徒從中得著能力改變自己,也轉變世界。當基督徒在崇拜的時候,他對世界
的視野正在改變,上帝的國也在他們當中呈現 manifest。
崇拜的基本程序(儀節)
1. Entrance,譯作進殿禮或預備禮,包括宣召、問安、始禮文、懺悔、頌讚、
開會禱告等
2. Proclamation and Response(or The Service of the Word)聖道禮,
內容包括了讀經(經課)、證道、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等)、回
應的祈禱或主禱文、懺悔與平安禮等
3. Thanksgiving (Holy Communion, The Service of the Table),感恩禮或
聖餐禮
4. Sending Forth (Dismissal),退殿禮、退堂禮、差遣禮、散會禮,內容包
括報告、祝福、散會等
崇拜的安排與預備
1. 崇拜需要清楚的開始與結束,已示一段有始有終的神聖時刻。
2. 崇拜須一氣呵成,無論程序與氣氛都不要間斷,所以領會者,不是報幕員或
司儀,不必向觀眾報節目或串場者,所有事奉人員能夠自然地按時就定位。
3. 每一個單獨的儀節,都與其他部份息息相關。
4. 事奉者與會眾是一同崇拜,透過程序彼此互動,避免有「旁觀者」的心態。
5. 一切按照既定程序,盡量(盡最大努力)不要有意外狀況,如臨時差播的情
形。
崇拜的反省
教會的存在,就是增進信徒對上主臨在的認知以及慶祝上主的愛
1. 什麼能使我們的崇拜以上主為中心?
2. 何時何地使我們感受上主的臨在?如何使這些經驗豐富我們的公共崇拜?
3. 推動我們研讀聖經的動力是什麼?
4. 什麼可助我們表達對上主的敬畏、感恩、讚美以及愛?我們可以如何使用
普世教會的資源?
5. 我們的崇拜可怎樣幫助那些偶而來教會的人,使他們感到有意義?
6. 我們有否改進我們的環境,使之舒適、美觀讓殘障的朋友感到受歡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