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 天狼初嚮檢討會議紀錄

作者: lwzhank469 (小魚流)   2014-01-05 10:05:03
時間:103.12.18 18:30開始
地點:社辦
出席人員:楊斯顯、沈明勳、蔡宛珈、鄭元銘、蕭禕繁、陳盈孝、謝晉凡、張簡如閔、
王儀君、劉耿豪
紀錄:劉耿豪
詳細記錄:
壹、隊伍概述
一.重要時間點(D1):
1.記錄描述
08:30芒草比人還高,路也開始變陡,需要手腳並用才能爬上,爬上後到主稜
10:40學員走的狀況不太好,落在隊伍最後面,班底幫他分公裝,但是行進速度還是
比預期的慢。走在砍痕都生苔的獵路上,但隨著越來越接近山頂獵路漸漸消失,
有許多陡峭的小山頭需要腰繞
11:30 2200m 一路上有許多陡峭的假山頭,需要抓稀疏的樹上才能爬上,下過雨後泥
土變得濕滑增加上坡難度,稜過了2300m後開始明顯變緩,吃午餐
13:30 2400m在某個假山頭的鞍部休息,之後稜線開始變得不明顯,往上觀察發現右
邊的山頭一直比較高,往左切希望接上基那吉東南稜
15:15預計上到三角點還要1~2個小時,學員的狀況不佳,且時間稍晚,有下錯稜的風
險,因此在基那吉東南稜的溝頂紮營,盈孝先輕裝探路,預計再100m就能到基那
吉山頂。
2.班底補充
(1)實際上午餐的地點經盈孝、禕繁的說詞比對後,應該是在2200m左右,而非記錄中
的2300m
(2)上切路途中一共出現兩處陡峭的小支稜,高度分別是在2000m及2200m附近
(3)學員掏背包的高度約在2000m左右
(4)事後調出當日的GPS航跡圖,發現隊伍迫降的地點也非晉凡定的基那吉山南方乾溝
中(277100, 2716150),而是在乾溝東方的陡坡某處。盈孝探路探到的則是100年台
大紀錄所走的稜線。
(5)紮營後未立刻聯絡留守,而是進行初嚮的教學活動
(6)班底未讀好紀錄,因此與留守通聯時將隔天預計的轉進路線報錯,造成山下的疑惑
二.隊伍領導狀況
1.領隊與留守約定三點半未過基那吉南鞍,則當天需紮在基那吉南鞍。但領隊的認
知是隔天仍能繼續依預定路線走出來,而非撤退,導致未能做出應做的判斷
2.領隊不太會用GPS,誤以為GPS損壞,且未尋求班底協助
3.班底並未意識到隊伍有delay的問題,未在領隊判斷有誤時提出討論
貳、行進之檢討
一、時間點判斷
D1大致有兩個時間點可供時間評估,一是學員掏背包,二是午餐時。然而班底們過
於樂觀的認為:基那吉山過後路況良好,上山頂之後應能趕回落後。而領隊自身則
是未考慮到撤退的可能,因此兩者間在這兩個時間點上未能好好溝通,導致迫降時
已處在進退不得的情況(撤退或前進皆會遲歸)。
二、紮營時間過早
冬天太陽下山時間大約為五點,三點紮營等於白白浪費掉中間的兩個小時。處在隔日
可能進退不得的情況下,此時應可有積極的作為,例如:立刻聯絡留守人討論、立即
回撤、或是走至D1進度底線的基那吉山南鞍。
三、轉進之決定
在前述幾點未能做到的情況下,轉進或許可說是較好的決策。但重點應還是放在行進
時的危機意識,而非等到發現問題時再來想轉進補進。另外,在紮營前班底間就已醞
釀想轉進的氣氛,其心態可議。應優先考慮在遵守與留守約定的前提下考慮對策,是
基於何種心態思考問題,往往會導致最後決策結果的差異。
四、統御
1.班底們(包含輔領)普遍對於隊伍路線的狀況不甚了解
2.對於沒爬過山的學員評估過於樂觀
參、山下部分檢討
一、審隊伍
對於一支第一天要上勘800m的路線,未安排適當的撤退點或轉進路線屬路線規畫時的
失誤。另外,未攜帶路標也是造成撤退困難的原因之一。山難部長與留守人的確有責
與領隊協商出最好的行進方式,但在審隊伍時既未能安排好退路,則行進時則更應多
注意隊伍的情況。
二、通聯
拖至七點才連絡留守,依當時情況山下也只好接受山上轉進的要求,幾乎沒有其他討
論的空間。理應是依紮營就得立刻聯絡留守進行討論才是。另外,溝通時應先詳讀紀
錄,將預計的轉進與參考依據做正確的回報,山下才有辦法進後續的支援。
三、臨時山難
山難部長當晚有要事抽不開身,故委託斯顯代為進行決策與該隊山難一職。屬緊急
之決定。
肆、懲處
1.鑒於先前幾次審隊伍狀況也不盡理想,本隊領隊王儀君日後若有開隊,審核將提
高標準
2.王儀君若欲參加嚮導考試,則先前開過支隊伍不得用來抵免模擬開隊,需再準備
一支新的模擬A勘路線。
3.王儀君須強制參與日後舉辦的領隊教學課程,並協助下學期社辦小活動的規劃。
伍、其他事項
1.社上衛星電話於A勘隊伍也可提供借用,往後若欲借用的人也可於審隊時提出。
2.往後留守若要與山上通聯,可使用中華電信的網頁傳送簡訊,一者可將文字編輯
好再做傳送,增加效率;二者則是網頁可回報簡訊傳送的狀況,方便確認山上是
否有接收到訊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