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訓]繩隊及固定點書討

作者: kingyi (奕大師)   2014-12-28 15:17:42
雪地行進與攀登-繩隊與固定點 by 林奕廷
一. 雪地固定點
常見的雪地固定點有:雪樁、固定樁、阻雪板、雪墩
(一)雪樁 (p.524 圖16-32)
46-91公分不等,其截面有各式形狀,設置重點:
1. 平緩的雪坡上,雪樁置入角度為垂直,或略往雪坡上方傾斜
2. 坡度較陡的雪坡上,雪樁應和受力方向呈45度
3. 鉤環或帶環應連接在雪樁恰露出雪面的位置,否則力矩過大會使雪樁脫出
4. 冰斧也可以充當臨時雪樁
5. 雪太軟不適用雪樁!
(二)固定樁 (p.525 圖16-33)
任何可以埋到雪裡以繫緊繩索的物件都可以拿來當作固定樁,設置重點:
1. 掘一凹溝,凹溝方向和受力垂直
2. 取一帶環用繫帶結(豆漿結)綁在此物件的中間點,注意勿使此帶環從物件上脫出
3. 在雪地上挖出一和受力方向相同的狹縫,將帶環置入
4. 把所有東西都埋起來,只露出帶環尾部
(三)阻雪板 (p.526 圖16-34)
為特殊造型的鋁板,上面附有金屬線。設置重點:
1. 後傾,與受力方向呈約40度夾角
2. 應在雪裡挖一條細溝,確保金屬線在雪中呈現直線
3. 在又濕又重的雪地裡效果最好
(四)雪墩 (p.527 圖16-35)
以雪雕出一個天然固定點! 設置重點:
1. 先在雪中雕出馬蹄形的溝渠,開口處朝下坡
2. 在馬蹄形溝渠圍繞的中央便形成了一雪墩,其高度約需30-50公分
3. 在硬雪地,雪墩的突出部直徑至少要有1公尺,軟雪地則可能須達3公尺
4. 注意不要把馬蹄形溝渠兩端連在一起
5. 要評估雪墩中的雪質是否一致,否則軟雪容易被切穿,欲避免雪墩被切開可以衣物或
泡棉墊墊在雪墩受一側,而扁帶相對於繩索也是較好的選擇
二. 結繩雪攀
(一)在一般的雪坡上,不一定要結繩攀登,攀登者可權衡幾種可能性:
1. 不結繩攀登,個人自行滑落制動
2. 結繩攀登但不確保
3. 結繩並確保,最安全
(二)結繩攀登的風險:
1. 個人滑落把整個隊伍拉下山谷
2. 行進速度較慢,遇上落石和雪崩危險性較大
(三)繩隊確保
1. 團隊制動(結繩而未確保)
在平緩或坡度中等的雪坡,使繩隊中技術較差的隊員可以借助技術高明的夥伴保護
有以下技巧可以使團隊制動更加安全:
i.在手上繞幾圈餘繩,若其中一人滑落便拋出餘繩爭取自己做滑落制動的時間
ii.把最弱的隊員排在繩隊最靠下坡的位置,可讓他的滑落造成最小傷害
iii.攀登時把繩子收短-在兩人繩隊最好用 (p.521 圖16-30或p.611 改良式紐西蘭繩圈
圖17-24)
iv.間隔平行攀登-減少墜落係數 (缺點:要踢出兩道步階,適用於上攀硬雪坡或下坡)
v.注意繩伴的步伐和位置,隨時對應調整繩長
vi.有人墜落就大喊"墜落"
2. 行進確保
安全性介於團體制動和固定點確保法之間
i.先鋒先在雪坡上沿途架設固定點
ii.中間的隊員沿途經過固定點時要把在自己前面的鉤環扣到自己後面去,並可同時檢查
固定點是否還穩固
3. 固定點確保
最安全卻也最費時,有以下幾種模式:
i.勾環與冰斧並用法,又稱重踏確保法 (p.529 圖16-37)
將冰斧插至極深,以繫帶結將一很短的帶環繫於冰斧突出雪面處,取一勾環扣入此帶環。
確保者讓繩受力的一端自下而上通過此勾環,再繞過腰部,以制動手握住,並一腳踩在此
帶環上(不可穿冰爪=_=)。
ii.登山鞋與冰斧並用法(p.530 圖16-38)
可以在數秒內快速架設完畢。將繩子直接繞過插得很深的冰斧,再繞過另一側的腳踝,一
隻手握住繩子,一隻手握住腳踝側的繩子,要彎腰操作,看起來很累......
iii.坐式確保法 (p.530 圖16-39)
首先在雪中踩踏或挖出座位,以及雙腳可抵住的溝槽,鋪背包或隔熱墊在座位上隔絕雪地
,將繩子繞過腰部,進行確保。
iv.確保器或義大利半扣
如同一般攀岩的確保方式,最為安全穩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