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roodo.com/koalalin/archives/37738627.html
拆開封套、打開CD,內頁印著一幀穿著無袖背心、戴著招牌紅帽的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的彩色照片,然後下方打著「1944-2012」字樣。
這張於2013年底發行的《霹靂男兒》(Days of Thunder,1990)原聲帶,在製作上充滿
感情,彷彿用它來向導演致意、懷念。電影或許在台灣鮮為人知,也或許是因為《決戰終
點線》的關係,影迷腦海再度響起賽車電影那轟然、吵雜卻美妙的聲音,然後憶起23年前
的史考特作品。
影迷向來把《霹靂男兒》視為《捍衛戰士》的延續,敘事規格類似、只是換了交通工具,
就連演員也都同一個: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影迷不僅可以回顧超級年輕的阿湯哥
,還能「順便」看看當年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首部好萊塢電影的美麗身影。片商
後來常常宣傳此片主演是「阿湯哥+妮可」(他們電影拍完後也真的「順便」結婚了),
但「阿湯哥+勞勃杜瓦+麥可魯克」才是全戲重點啊!要知道,往往東尼史考特的電影只
關注男人情誼,還有不知為何就會燃起共患難的熱血魂,女角幾乎都是花瓶。
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飾演阿湯哥的資深技師,兩人從一開始對彼此的不信任,到
最後形影不離、沒他就沒有他。有段戲讓我很感動,當阿湯哥被送進醫院,因腦震盪導致
雙眼暫時全盲,他著急找著始終會在賽車比賽時用無線電領航他的勞勃杜瓦,因為那是他
唯一能信任的人。麥可魯克(Michael Rooker)則飾演阿湯哥的對手,就像《決戰終點線
》的雙雄對決,兩人相互競爭、卻又相知相惜,一樣沒他就沒有他。
噢,對了!其實《霹靂男兒》劇本最早是阿湯哥寫的,換句話說自己根本就想扮演賽車手
啊!他說:「我超愛看賽車的,不管短程賽還是NASCAR的賽事。我最初想講一個菜鳥車手
,如何在NASCAR賽事裡成長,因為他以前比賽都是靠自己,但NASCAR講求團隊合作,包括
技術、贊助商的資金。」
於是,《決戰終點線》跟《霹靂男兒》成了影壇上少見的賽車電影;有趣的是,兩部配樂
都由漢斯季默(Hans Zimmer)擔綱。但《霹靂男兒》配樂的運氣比較差,因為它從來沒
有獲得正式發行,樂迷在這23年來都得透過bootleg或網路串流的MP3檔案,才能一窺其究
。樂評人丹高德瓦瑟(Dan Goldwasser)便說:「它充滿了能量、搖滾熱力、纖細的感情
,而這也是季默在90年代逐漸創出自己曲風典型的首站」。所幸,獨立唱片商La-La Land
終於搞定發行權,甚至去把片商的原始類比檔案、季默工作室的素材,重新且完整挖掘出
來,然後數位後製一番,以全球限量三千張的CD形式,正式獻給那些等待已久的死忠樂迷
。
《霹靂男兒》也是季默跟東尼史考特的首次合作;之後他們陸續一塊完成《絕命大煞星》
、《烈火終結令》與《赤色風暴》。季默曾於2013年接受英國《帝國》雜誌訪談表示:「
東尼史考特跟我踏進好萊塢有很大的關係。當年他在拍攝《復仇》,在倫敦一直打電話給
我討論想法,因為他聽過我在1988年的配樂《分離的世界》,他很喜歡,所以希望我來接
《復仇》。但有一天,他的製片還是什麼的,跟東尼說:『漢斯?那是哪位?從沒聽過他
。東尼,我不是跟你開玩笑的,你必須要用名單上那些紅牌作曲家!』;所以,我覺得我
事業差不多快完蛋了。」不久,季默的《雨人》獲得奧斯卡提名,然後又接下雷利史考特
的《黑雨》,顯然兩部「雨」開頭的讓他遇水則發,事業反而蒸蒸日上。湯姆克魯斯想要
用他,所以二話不說邀請季默簽下《霹靂男兒》合約,也讓上次因故破局的東尼,終於能
夠跟季默展開合作。
季默早期創作都是走搖滾流行路線的,然後再加上世界音樂的節奏感;本片也不例外。序
曲〈Days of Thunder (Main Title)〉一開始的輕快旋律很吸引人,很有季默同時期另一
部作品《溫馨接送情》的感覺,接著琴鍵進入,奏出主題樂句,以及銅管合成音色的兩音
階,恣意領著聽眾走進賽車場的熱鬧場景,並讓一旁的電吉他愉悅彈著。整首開場,效果
超級棒,不僅旋律好聽、情緒熱血,也精確捕捉到東尼導演眼下的競速世界。
次曲〈Rowdy Drives/ Who Is This Driver?〉以快速節拍帶出賽車場上的緊促感,但火
力還沒全開;中間過了一段主旋律,重拍節奏跟電吉他突然帶出雄壯氣勢,襯托湯姆克魯
斯的登場。〈Let Me Drive/ Cole Drives Rowdy's Car〉延續上曲氣氛,並順便交代懸
疑未決的情緒音樂,頗有《黑雨》質感;後段為順應阿湯哥賽車英姿,季默再把主旋律端
出來急促變奏一番。描寫勞勃杜瓦在農舍打造賽車骨架的〈Car Building〉,則是我很喜
愛的一段,逐漸推升的能量非常突出,它讓這段戲有著宗教般的崇高感,而且熱情的電吉
他跟鍵盤演奏好好聽啊!
第五曲〈Darlington/ Cole Wins〉顧名思義,描述阿湯哥於賽事上的首場勝利;季默展
現相當熱血的美式搖滾快板節奏,喜歡電吉他獨奏、強力和弦的樂迷必能在這首獲得大大
滿足,而且能量張力飽滿,跟賽車意象完美結合,也是我最喜愛的一段。趁勝追擊的〈
You're Home/ Daytona Race/ The Crash〉,繼續以動感鼓點延續競速賽事的熱情,中段
打擊篇幅非常長,感覺鼓手都快要沒力了,而後段以搖滾快拍鋪設,末端兩聲銅管音色則
表示車禍意外瞬間,並接連〈The Hospital〉那種述說人命關天、懸疑恐懼的電子節奏。
詭異的是,〈The Hospital〉居然燒聲破音,這在國外論壇也被討論,有人便認為這是
La-La Land數位母帶處理的時候「出槌」。
短短幾秒的〈Wheelchair Race〉,用幽默手法來表現兩個死對頭賽車手就算進了醫院,
彼此還要繼續坐著輪椅較勁的幼稚戲碼;以現在網路術語描述這兩人,叫「中二病」。專
輯後段第20曲是替代版本,個人覺得這個聽起來比較有喜感。〈Rental Car Race〉前段
是阿湯哥與飾演醫師的妮可基嫚,兩人開始邂逅的愛情主題;它在後面幾首〈Physical
Kiss〉以及〈The Last Race〉結尾的地方都能聽到變奏,〈Claire Arrives at Her
Apartment〉則以搖滾編曲呈現,吉他刷弦與輕柔鍵盤非常悅耳。
緊接著曲風一轉,變成黑暗沉重的〈Cole Blows His Engine〉,因為阿湯哥的「致勝好
運氣」已經用光,倒霉事不斷而來。〈Wheeler/ Cole Smashes〉延續其後,剽悍的電子
音色環伺其中,並加強節奏點,一如《黑雨》營造殺戮景觀的音效手法,製造出狂亂失序
的感覺。到了〈Cole at the Laundry/ Cole Agrees to Drive Rowdy's Car〉,彷彿《
末路狂花》般的藍調吉他成了主導樂器,有種失意落寞之感。由於〈Cole and Harry
Fight/ Harry Talks to Car〉在描述阿湯哥與勞勃杜瓦的爭執,所以音樂繼續黑暗下去
,而裡面季默也再度使用早期的最愛,一種類似排笛、亞洲吹笛的音色。
根據專輯內頁資料,笛聲是來自80年代初期的電腦合成器Fairlight CMI,在〈Cole in
Truck/ Pre-Race〉前段,都能聽到它的存在;曲子中段,則以蓄勢待發的手法帶出車手
決心一搏的緊繃感,最後再讓愛情主題短暫出場。長達十分鐘的〈The Last Race〉,顯
然是專輯製作人特別獻給樂迷的一大驚喜,它把電影最終賽事的全場配樂,一律打包整理
出來,整曲簡直就是〈Darlington/ Cole Wins〉的豪華衍伸版,不論像是5分18秒耍弄一
段詼諧的電吉他,或如最後象徵勝卷在握的氣勢變奏,都讓人愛不釋手。聽完〈The
Last Race〉,建議你再去聽《決戰終點線》的〈Lost But Won〉,你應該會發現兩者關
注的焦點非常不一樣;阿湯哥的〈The Last Race〉比較華麗、搖滾、熱血,而〈Lost
But Won〉則顯得沉重許多,緊扣「宿命」主題。
專輯特別加收當年有被商業發行出來的電影主題歌曲〈The Last Note of Freedom〉,旋
律來自季默的主題動機,然後再由英國歌手比利艾鐸(Billy Idol)潤飾、大衛科弗代爾
(David Coverdale)演唱;兩位都曾在英倫70、80年代組過搖滾樂隊,也是時代的記憶
。最後一首壓軸的〈Days of Thunder (Main Title) (rock arrangement)〉,是歌曲的
演奏版,也是CD製作人最珍藏的一首,曲末還有一小段當年錄音實況,傳奇吉他手傑夫貝
克(Jeff Beck)彈奏的粗糙音質,以及季默工作的談話,都是珍貴的聲音資料,可以想
見製作人找到這首舊檔案的欣喜之情。
附註:根據內頁提供的軼事,電影的撞車事故來自真實事件,一場發生於1988年NASCAR賽
事,車手是李察派迪(Richard Petty),而那台被撞爛的車至今仍被保留,且成為拍賣
品。另外,車手愛上女醫師的情節,則參考另一位已故NASCAR車手提姆李奇蒙(Tim
Richmond)的真實故事。
專輯評比:4.6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