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論到像Iguodala與Kirilenko這類球員,往往焦點會錯誤的擺在他們
『似乎在得分上不像是當家球星』
講白一點,就是他們命中率帳面上還ok,平均得分並不多,然後此類迴圈無限跑下去…
一個球員投籃或是花式拉竿抑或是高難度後仰跳投,得到的觀注一定比起綠葉球員多
就像是你有一個八面玲瓏的同事,每當presentation時都把功勞講的像是自己的,無論
有意無意,但是實際上靠真本事撐起團隊的,卻不是這類同事
得分就是這麼一回事: 要嘛你能像KD一樣PPS爆高還能拿得分王,要嘛就捏捏自己斤兩
不要只想衝高平均每場得分,那一點意義都沒有,偏偏絕大多數時候看到的討論都是FG多
少,得多少分 blahblahblahblahblah
終止這類疑問,要點就是『一個球員得分是否有效率?』『如果一個球員他得分效率低於平
均,但數字(WP、WS)顯示他仍然繳出全明星的水準,我該怎麼解讀?』
然後,你去想想為什麼一個除了得分能力略高平均,但是整體表現WS、WP都不佳的球員能
拿到2000萬,而自己卻還在苦思是否Iguadala值這個價碼
很多事大家都認同,而且就算認知到自己被那些打鐵三節後的buzzer beater給蒙蔽,他們
還是願意給這種球星高薪。
但這就是錯的,無論大多數人怎麼想,你自己明白真相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