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tyin (only the strong survive)》之銘言:
: 有一說是老喬的風靡程度讓所有小男孩都模仿他打球,就連Dirk本來是踢足球的也開始打
: 籃球,而且頂著高大的身材...開始學老喬的動作。
: "那時候,美國隊的比賽在歐洲男孩的眼裡,根本就是超級巨星的震撼教育。"
: 我忘了原文是什麼,但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 當然你不能說他學得像。但至少他發展出一套屬於他自己的後仰跳投。
: 而且滿好用的。
: 在四大中鋒之後,四大前鋒的面框攻擊根本就與2.3號搖擺人的威力無異。
: 以往這麼具靈活性的禁區球員,可裡可外的大概就屬大夢;但四大前鋒的動作
: 包括從底線籃框的一邊飛到另一邊的拉竿上籃,這種在90年代的後衛都屬高級
: 的動作頻頻出現,說真的,非常好看。
: 6呎8的SG/SF,7呎的前鋒開始出現,像KG甚至一度還是打小前。這樣的高度、
: 靈活性配合穩定的中距離,實在讓對手不能不防外線出手,但往往會看到四
: 大前鋒在外線比一下就衝進去爆扣了。年輕的四大前鋒靠這招,在高位根本
: 就予取予求;像Webber這種傳球又非常到位的更恐怖,這樣一來,願意打低
: 位的人又更少了。
: 那中鋒要幹嘛?
: 因為大前鋒的進攻手段變超多,中鋒的工作只剩下籃板跟防守,還有
: 在籃下接到大前的妙傳不要奶油手就好。低位?抱歉,球不會傳給你
: 進攻,你練低位幹嘛...
: 老喬改變的還有一個傳統觀念 : 沒好中鋒就拿不到冠軍,他證明了先發中鋒就算是
: Luc這種平凡白塔,照樣可以。
: 於是新的建軍模式出現了。
: 爵士二老配上白塔;超音速手套野獸配防守中鋒等等...當然馬刺雙塔
: 仍然存在,歐肥(但他算例外中的例外)為中心的建軍也存在,但新進
: 球員能打低位並能防守的,很多都開始被當成高級苦工。
: (遑論草莓獸這種只有防守的…)
: 2000年左右開始有更多歐陸球員進來,中鋒被希望能有高位投射能力
: 漸漸被視為普遍的要求,但很多具有進攻天份的高大球員卻練到只有
: 高位,反而是一些undersize的矮禁區才有低位,到這時候整個NBA的
: 生態都已經變了。
: 2005年後的明星只剩下矮小的攻擊性控衛,六呎七以上的二三號球員
: 以及能飛擅扣的禁區球員,那種只有低位和一點點中距離的中鋒已經
: 不再精采,80年代末的那種力量對決還能激起球迷熱情,如今的禁區
: 球員,甚至還有像Love這種砍三分的籃板王,對老球迷來說根本是超
: 級變種。
: 我經常會想2030年後的生態會是怎樣的走勢...想著就覺得有趣。
: 一點印象分享,有錯請指正。
: 謝謝。
真正的原因其實只有一條…人才跑去打大前了。
其他的原因都是講假的,最明顯的例證,
魔獸在背傷以前15-15甚至20-15是基本的,而這個人已經是專家認證
所謂防守型、極度缺乏進攻技巧的中鋒。
代換成85-00年間的明星中鋒,放到現代
30-10只怕不會有太大問題。這種數據絕對是統治級的,
也毫無疑問會被人當成建隊核心。
因此所謂規則不利於中鋒、區防導致中鋒式微根本是假議題,
如果真的是因為規則轉換導致這個位子的價值降低,
那沒辦法解釋不會進攻的魔獸可以交出這種數據,
NBA的老闆不會傻傻的拿大把銀子去找堪用的長人,
現在的長人更不會被人說是超級稀有財。
籃球運動的本質仍然是─越靠近籃框越好,
只要這件事不變,中鋒就不可能邊緣化,
會改變的是「好中鋒」的定義,而不會是「中鋒變得不重要」
近代所謂的好中鋒,前面板友有提到過了,
活動力強、有中距離(但事實上90年代的中鋒有中距離的反而比現在多)
不過這些人大部份跑去打PF,甚至是再控制體重,往下打到SF....
做出這樣的取捨也不難想像,
對球星來說,大量碰撞、卡位對提升自己的週邊價值助益不大,
甚至有可能變成負的= =
畢竟二個肌肉棒子在那互擠,低位用屁股磨進去,感覺就「不夠帥氣」
賣球衣和球鞋硬是比人少了一截。
但對膝蓋的影響可就大了,別的不說,光體重的負荷就提高多少。
最終的結果就是當代可以當好中鋒、明星中鋒的人
轉去別的位子,中鋒荒自然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