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專欄] The Next Big Thing: Real +/-

作者: TheFaith (信念RELOAD)   2014-04-08 13:15:59
身為一位鍵盤運動數據研究者,看到這個數據激起無限的熱情
同時也對推文跟回文內一些比較奇怪的觀念覺得應該來依個人的見解解釋一下
這個數據
這個數據有趣的地方有幾個:
1.以棒球的數據來比方,就是他跟Winshares/Run Created/
Outs Made這種累進型的數據不同 他是平均型的數據 比較類似於ERA+或是OPS+
而這種平均型的數據就是容易受到一些影響 比如說你比季出賽時間不多 但是出賽時表現
很好RPM就容易高。另外,雖然這個數據扣除了隊友的影響,但是沒有扣除對手的影響,一
個第六人的對手主要也是板凳球員,自然容易得分
2.籃球場上進攻跟防守特性的不同,雖然進攻也講戰術,但是眾星雲集的NB一次進攻很常
都是看單一球員的表現,換句話說,主力進攻球員雖然得分機會多,但是需要扛下的責任
也多,當你把每個球員的評分標準都提昇到每100次球權,那麼進攻選擇好與等球機會多
的球員分數自然高。如此一來,自然會造成擔任球隊大矛的TP進攻分數比等球人PB還低,
而Iggy這種不進ORPM還有快2分的主因
3.另外防守則真的是五個人在防守,扣除隊友的影響後,大概主要的差別就只剩下前面
對手是先發替補的小問題,所以防守的分數我想是比進攻的分數來得更準確得多
DRPM也跟大家的印象蠻相符的
綜合以上幾點 我想這個數據得這樣看
1.進攻的方面建議當成進攻的選擇度來看 另外是建議是相同類型比相同類型的選手
比如說從數據來看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進攻選擇方面 LBJ比KD更好 那至於LBJ
是否比KD更會得分,則不一定,而KD是否扛下更多球隊的進攻責任,也不一定
2.防守方面 大概可以直接看數據沒有太多問題 但是要腦補一下這位球員大概都是守
什麼人為主 自己進行微調
3.進攻防守加起來的RPM跟看股票的本益比一樣,需要非常仔細的把球員分類後才能互相
比較,盡量不要先發中鋒比候補後衛這種比法
不過這些都是個人淺見 歡迎討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